【文匯網訊】(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審議未來五年的中國發展路線圖,是下月初召開的2016年全國兩會一項重要議程。屆時,「十三五」(2016-2020年)國家規劃綱要草案將正式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該草案一經立法機關審議通過,意味著執政黨提出的未來五年發展路線圖上升為國家意志,正式付諸實施。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政府在「十三五」將部署「經濟脫貧」和「環境脫污」兩個攻堅戰,但未來五年中國亦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增長與轉型的雙重難題。
去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關於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建議》後,國務院成立規劃編製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正式啟動「十三五」規劃起草工作。至今,「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已多次經歷中共中央、國務院審議程序,最近的一次是在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當日分別召開會議就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進行討論,而後草案送至地方、機構等廣泛徵求意見。1月25日草案提交全國人大財經委進行了初步審查。經過完善修改後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最終將提請全國人大審議。
中共早就在「十五大」就提出到中共成立100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因此,「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成為「十三五」的既定目標。十八屆五中全會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再加兩大前提,一個是「五位一體」,也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另一個是「4個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此外,中共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議中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大發展理念,作為十三五治國理政新思想。
十三五,中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並不容易。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劉慧勇接受採訪時指出,「十三五」規劃是中國前所未有的「徹底脫貧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要目標就是要達到無人無戶不小康,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當前最明顯的短板,是存在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需要在今後5年內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整體脫貧。
十三五規劃對脫貧攻堅料會進行重點部署。國家發改委已開始組織編制十三五的脫貧攻堅、年度減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子規劃,還表示將加快啟動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和貧困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設立脫貧攻堅工程包,探索開展以工代賑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等。
與「經濟脫貧」同等重要、而任務更加艱巨的是環境脫污。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對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議所作的說明中強調,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十三五」時期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環境脫污將是「十三五」更為艱難與持久的攻堅戰。
增長壓力空前 轉型艱難闖關
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目標,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GDP增長需達到6.5%的中高速水平。專家指出,增長壓力空前,要實現年均6.5%的增長任務不易,經濟轉型和改革則需艱難闖關。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年,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仍難以扭轉,外界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值已臨近6.5%的底線。中央高層坦言,今年經濟困難比去年更大。一方面,世界經濟復甦基礎相當脆弱,國際貿易低速增長,美聯儲加息進程啟動,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震盪回落,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都會通過匯率、投資、貿易等渠道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市場預期不穩,信心不足,大企業投資意願不強,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
從增長的根本動力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過去的增長方式走到盡頭,但轉型速度還不夠快。實際上,中國對新的增長模式、轉型目標已基本達成共識,就是從過去依靠大規模要素投入和規模擴張,轉向通過創新、結構升級、效率提升來驅動,保證經濟繼續以中高速增長。現有的粗放增長模式和現有的機制是為了適應過去快速推進工業化的需要而設計的,經濟轉型則需新的一套機制來保障,包括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真正把國有企業改革成創新取向的企業,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尤其是專業人才流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都是艱巨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