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文匯網記者 李理)從六年前常駐北京向全世界發佈中國故事以來,我報道了中國兩屆政府的歷次全國兩會。人生的際遇有時候很奇妙,尤其是去年和今年都有機會在首場記者會上提問,這樣的歷史巧合,促使我不得不提筆寫一寫我眼中的兩任發言人。
王國慶和呂新華,對於我而言確實都有特殊的交集。這幾年我集中精力從事國際報道,記者出身的王國慶自然是「本家人」,在轉任政協發言人之前,我最關注「王主任」有關社會輿論傳播和媒體發展的思考。
王國慶算是我的職業導師。我平生首次去新疆採訪後,便對新疆的社會發展特別關注。2012年參加亞歐博覽會的王國慶,在新疆就有十分精彩的關於媒體發展的表述。
我找了他這樣一段原話,「我和外國媒體朋友也是這樣說,我們要增加了解,中國的投資人,中國的企業到一個國家去尋找市場,尋找發展機會,如果他對那個地方不熟悉,不了解,他是不敢往那邊投錢的。不能讓企業家去看,看完以後再判斷。首先就是要通過媒體來了解,我想媒體通過這種方式加大互相之間的報道、宣傳力度,相互之間更多的了解。對於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力的。」
稍微了解我這幾年職業足跡的人多少都知道,我保持每年例行訪問緬甸和非洲的習慣,其實這就是受到王國慶的啟發和影響。
曾經擔任外交部副部長和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的呂新華就更不用說了,作為在北京外交圈工作的香港記者,能夠在他最後一次擔任發言人時提問,真正是一種殊緣。
人們口中的呂部長有著紹興師爺的睿智,外交信使的經歷更塑造了他的人格。去年一年我奔波穿梭在地球的經緯線中,有時候在洲際的長途旅行中就想,外交信使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來了,他們走了,他們卻不像新聞記者這樣,能夠在歷史中留下痕跡。
卸任新聞發言人後,呂新華創建了南南合作促進會,和我現在專注的非洲報道工作更近了。他袒露心跡說,「在香港擔任特派員期間,我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大使,尤其是我駐非洲南部國家的。我經常跟這些同事聊天,覺得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有大量機會,可以讓中國企業去那裡尋找市場。」
呂新華樸素的想法是,把最近幾年退下來的老大使組織起來,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這些大使都在發展中國家工作過,對當地有很深的瞭解和很廣的人脈,尤其是行政上層資源豐富。」這其實正是卸任大使真正能夠發揮作用所在。
去年我問呂新華的是香港政改問題,當時他其實已經眼睛有疾,全國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熟稔香港工作的呂新華不用打腹稿,幾乎是脫口而出,回答得體,擲地有聲。
如今的香港社會隱憂不少,1日王國慶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已經表態,要多回答公眾關心的問題。作為香港記者,我在會前主動和被動參加了許多飯局,也詢問了很多香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其中自然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好消息是銅鑼灣購物人潮仍然洶湧,壞消息則是許多市民不理解明明有利於自身利益的重大項目,一些立法會中的所謂民意代表就是「拉布」不予通過。還有許多人給我細數,大學中的動不動就罷課的歪風,還有就是年輕人創業難,不知道該融合參與國家發展等等。
於是,我腦海中就有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很多人都說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是香港眼前最佳的機會,到底中央政府會有哪些具體政策支持兩地發展?
在國家十三五規劃藍圖徐徐展開之際,王國慶第一次傳遞了北京的對未來香港經濟民生的看法,下一步,就看獅子山下的我們如何激流勇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