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文匯網記者 高忠 兩會報道) 國人出國旅遊,去年爆買「馬桶蓋」「電飯鍋」,今年爆買「牙刷」「洗髮水」,這種現象充分暴露了作為經濟大國、製造大國的中國,仍是一個「品牌小國」的尷尬。全國政協委員王樹成接受本網專訪時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品牌戰略委員會,成立國際品牌發展研究中心,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把品牌建設作為一項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通過品牌來提升競爭力,使我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
品牌缺失令人憂
中國商業聯合會與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分析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2015中國品牌發展報告》顯示,在國際市場佔有率、知識產權保護、品牌營銷建設和創新精神上,我國同世界品牌強國的差距不小。德國有8000多萬人口,但該國有2300個100年以上的品牌;日本百年以上的品牌有2.1萬個,其中有3146個生存了200年以上;美國歷史才200多年,但擁有1.1萬個世界品牌。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百年老字號品牌有2.6萬家,至2006年商務部再次頒布時只有434家,且部分品牌目前生存困難,部分百年老字號品牌被外資收購或控股。
王樹成說,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品牌消費時代,高端品牌需求旺盛;但在另一面,國內供給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品牌建設的缺失,導致近年來國內消費總體不旺,但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以上,2015年境外消費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世界「主要旅遊消費群體」稱號,導致財富國際轉移。
冀品牌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
王樹成委員建議,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要提高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可從四方面入手,將品牌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努力使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一、在國家層面成立品牌戰略委員會,制定國家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加強國家層面對品牌發展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紮實推進品牌建設工程。
二、針對目前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對品牌定義不清、管理混亂等問題,國家和企業層面應該加深對品牌的定義、管理與政策扶持。
三、在技術支撐、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服務方面加強品牌培育。建議成立國際品牌發展研究中心,進行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保護等方面的基礎研究,開展國際品牌發展研究,主導品牌國際標準制定,為我國品牌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四、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品牌宣傳和保護。政府不斷加強對市場運行的事中事後監管,重視運用大數據實施市場監管,構建品牌維權機制,營造有利於優勢品牌生存發展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