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工程院12日下午發佈《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報告收集近年來各國指標數據顯示,中國製造強國綜合指數近兩年有所提高,2014年達96.36,排名全球第四,居於第三梯隊首位。但是,中國與前三名美國、德國、日本仍有較大差距,在持續發展指數方面,中國甚至落後於印度和巴西。報告指出,中國在製造強國之路上繼續邁進,但提高步伐有所減緩,轉型剛開始,任務仍艱巨。
中國工程院發佈2015年度製造強國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評價對像為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韓國、中國、印度、巴西九個國家。2014年,中國綜合指數為96.36,遠低於美國161.05、德國123.59、日本122.23,與英國、法國、韓國共同位於製造強國的第三方陣。與2012年的數值相比,德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位,中國始終列為全球第四位。
在該指標體系中,一級指標包括規模發展、質量效益 、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四項,其中質量效益的權重最高,接近40%。在這四項一級指標中,中國的規模發展指數居九國之首,具有絕對優勢,但質量效益指數美、日、德占前三名,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而在持續發展指數方面,中國處於劣勢,落後於印度和巴西。
針對中國持續發展指數落後於印度和巴西的問題,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表示,持續發展指數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創新投入產出指標、環境污染指標和信息化準備就緒指標。在創新投入產出方面,中國、印度和巴西可以說各有所長,但是在環境污染指標方面,中國明顯落後。
工程院的報告還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製造強國綜合指數呈現增長放緩狀態。通過橫向對比,可看出發達國家戰略促進效果明顯。通過分項比較,中國規模發展保持絕對優勢,但質量效益仍是瓶頸,結構優化在下降,持續發展略有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