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提高上市公司質素 力保金漆招牌

2016-06-18

【文匯網訊】大公報6月18日發表社評文章《提高上市公司質素 力保金漆招牌》,全文摘錄如下:

近年本港創業板市場出現歪風,除了新上市公司股價瘋狂炒作之外,不少公司上市實際上為了「啤殼」(為上市而上市),然後再「賣殼」(出售上市地位)圖利,令創業板市場淪為「啤殼工廠」。證監會與港交所昨日對上市監管決策與管治架構提出了改善建議,可說是對症下藥。

現行上市規管架構實施多時,隨?時代變遷與市場發展,難免出現制度上的缺失,有必要作出全面檢討,從而完善制度上不足之處,以維持一個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

根據新的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建議,將在負責審批公司上市的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之上,另設立兩個委員會,證監會與交易所將有相同的數目代表,以處理涉及政策影響與合適上市的問題,意味一些懷疑公司利用上市作「啤殼」、「賣殼」的申請將會被拒。同時,這樣安排下,證監會與港交所分工將會更明確,前者可直接介入有爭議的上市決定,後者則繼續就大部分上市審批作出決定。

事實上,市場要求重新檢討現行上市監管架構呼聲愈來愈大,主要是近年上市公司質素備受關注,例如新上市公司竟然在短時間發出盈利警告,甚至是「賣殼」圖利,當中創業板市場亂象尤其嚴重。

由於創業板公司可以配售方式上市,股份容易高度集中在少數股東手上,結果股價給人舞高弄低,股價迅速瘋漲數倍、十餘倍之後,突然之間又可以大幅狂瀉,如此過山車式走勢可說是司空見慣。

最令人非議的是,愈來愈多創業板公司,上市目的並非集資擴充業務,而是為了「賣殼」賺錢。鑑於近年內地企業加速走出去,為了縮短在港申請上市所需時間,往往走後門,即以借殼方式上市,一些輕資產的主板或創業板公司(殼股)成為收購對象,令殼價動輒可達數億元,引發了近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熱潮,當中不乏全心為了「賣殼」的公司。

根據資料顯示,一五年創業板新上市公司數目達三十四間,對比一四年的十九間,大幅增加百分之七十八,而今年以來,創業板新上市公司數目累積有十三間。

本港證券市場存在不正之風,市場矛頭直指港交所旗下上市委員會把關不嚴。其實,港交所既是上市公司,自然力爭更多公司上市,同時又是監管機構,負責上市審批,存在利益衝突之嫌,相信今次優化上市監管架構只是開端,未來證監會在上市審批方面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同時,當局有需要進一步完善招股制度,包括強制規定創業板公司上市需要公開發售股份以及將出售控股權的禁售期由一年延長至三年,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創業板市場問題。

目前本港證券市場首要是提高上市質素,新公司上市重質不重量,才能力保股市的金漆招牌,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責任編輯:朵朵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