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漢字藝術家邵巖上海開公益講座 「漢字有表情」

2016-08-12
內地知名漢字藝術家邵巖專程赴滬,向三百名青少年陳述漢字之美(章蘿蘭 攝)內地知名漢字藝術家邵巖專程赴滬,向三百名青少年陳述漢字之美(章蘿蘭 攝)
《墨韻少年》青少年書畫美育系列公益講座,至今已成功舉辦兩期(章蘿蘭 攝)《墨韻少年》青少年書畫美育系列公益講座,至今已成功舉辦兩期(章蘿蘭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由中華藝術宮和覺塵文化聯合舉辦的《墨韻少年》美育系列第二期公益講座,日前登陸中華藝術宮,內地知名漢字藝術家邵巖專程赴滬,向三百名青少年陳述漢字之美。「楷書如人的站立,行書如人的行走,草書如人的奔跑,」邵巖說,人的表情在面部五官與身體姿態,漢字的表情則在筆劃和結構形態中。

邵巖1962年生於山東文登市,為現代書法領軍人物,亦是著名漢字藝術家。他同時擔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漢字藝術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中西方美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清華大學當代藝術專業特聘專家等。其書法作品已被法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意大利等多家國內外博物館及美術館收藏。

「人有表情,漢字也有表情,」邵巖說道,漢字站立時有向背、擠壓、疊加,行走中有快慢、傾斜,奔跑時有失重,「結構疏密、用筆速度、墨色濃淡,均賦予了漢字豐富的表情。」

在邵巖看來,青少年書法教育,即可從「漢字的表情」切入。他提及,人之初的同感是對「形體」的直覺,對「形」的偏愛,大小、尖圓、密積、失重,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青少年在接受上述信息後,即會瞬間作出回應,「從漢字造『型』入手,可以省去傳統書法教學中呆板,教條的學習方法,直接進入漢字『有意思』的部分。」

邵巖注重表現動態美,他的現代書法融入了西方繪畫與建築美學,對抽像藝術亦頗有心得。事實上,他早年曾下過一番苦功學習傳統書法,期間臨過大量碑帖,但並未對古人亦步亦趨,還大刀闊斧開創獨具風格的現代書法流派。

「我們的真草隸篆,能否超過古人?如果不能超越,實在是今人的悲哀,」邵巖直言,古人的書法造詣很高,今人若有可能超越,過程亦很艱難,「所以我們要加倍努力,拿出與古人不一樣的好東西。」除了繪畫與建築,他提到,中國書法還可以從雕塑、裝置等其他視覺藝術形式中汲取養分,將會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學習傳統書法,邵巖亦不建議囿於教條。「我覺得無需太多陳規,臨帖也不要被像與不像束縛,把握每個字的精神內涵即可,同時還要強調書寫者心性的自然表達。」

《墨韻少年》由覺塵文化與北京十月文學院共同發起,專注於美育普及、文學藝術創作輔導,並致力於搭建國際青少年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平台。覺塵文化負責人趙夢表示,《墨韻少年》青少年書畫美育系列公益講座,由中外知名藝術家為青少年及各區少年宮老師,帶來集傳統書畫學習和文化修養兼顧並重的專業內容,啟發心智,激發青少年的學習熱情,至今已成功舉辦兩期,青少年是中國的未來,亦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

出席是次講座的嘉賓還包括知名國畫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國際美術家聯合會會員、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研究員左建華,著名藝術家田學森以及上海老科協工作者協會會長、上海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陳積芳。除此以外,講座還吸引了上海全市各區少年宮及學校老師代表,寶山少年宮活動部部長曹麗麗特別組織轄區的淞濱路小學師生和小記者到場學習。全國書法特色學校寶山大場中心小學吳梅莉校長帶著「如何讓書法藝術真正走進每一所學校和家庭」的問題到場,與藝術家交流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波蘭青年藝術家、中國美院中國畫系碩士Wieslaw Borkowski Jr(中文名白偉)還以國際連線的方式,為現場同學答疑釋惑。被問及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書法時,白偉表示,目前在國外也有很多接觸中國書法的機會,例如看中國電影、去中式餐廳、或者是欣賞漢字紋身,但大部分外國人對中國書法的理解還很膚淺,只是發出「整整齊齊」、「真漂亮」、「好神奇」、「很酷」之類的讚歎。他坦言很羨慕中國同學,可以從小就接觸書法藝術。

責任編輯:蘇萊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