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使館中亞遇襲 誰是幕後主謀?

2016-09-01

【文匯網訊】8月30日,在比什凱克南郊,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遭到了一次汽車炸彈襲擊,載有炸彈的汽車在使館大院門口被引爆。所幸,此次爆炸中只有肇事嫌疑人死亡,還有幾名使館當地僱員負傷。

外交部發言人晚些表示,這是一起「嚴重恐怖襲擊事件」。那麼,問題來了:恐怖分子為什麼跑到吉爾吉斯斯坦去搞襲擊? 中國使館中亞遇襲,誰才是幕後主謀?

漩渦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吉爾吉斯斯坦地接中、哈、塔、烏四國,南控中亞地區的心臟地帶費爾干納盆地,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地處「心臟」的費爾干納盆地,同時也是中亞的「火藥桶」。這一地區多民族聚居人口密集,自然資源又相對匱乏,社會經濟遲滯不前,周邊各國政府則鞭長莫及。

從宏觀上看,獨立後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沒有其他中亞國家所擁有的豐富油氣資源。蘇軍結束阿富汗戰爭後,中亞軍區撤銷了大量駐軍調防;因此,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後,既無足夠的軍事資源可以繼承,又無實力加強自身的安全建設,成為本地區維護自身安全能力最弱的國家。

所以,選擇在吉爾吉斯發動顏色革命,一則容易成功,二則借助地利條件,可以對周邊國家迅速產生輻射效用。

確實如此。「鬱金香革命」的同時,烏茲別克斯坦重要城市安集延(也位於費爾干納盆地)就發生了嚴重暴亂,所幸卡裡莫夫政府對於強力部門的調度得當,在短時間內鎮壓了武裝分子的行動。

吉爾吉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美國2005年策動的「鬱金香革命」,推翻了長期執政、且態度較為親俄的阿卡耶夫政府;繼任總統巴基耶夫和奧通巴耶娃,對於國內局勢的掌控力則明顯削弱,直到阿坦巴耶夫上台,政局總算是初步穩定了,但到今天,該國南部若干地區仍處於嚴重失控狀態。

這也不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吉爾吉斯遇襲。「顏色革命」前的2003年,就有16名乘坐大客車、從新疆前往比什凱克的中國公民,被「東突」分子搶劫並殺害。

前線

其實,中亞地區一直都是反恐前線。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原因,中亞民族高度混居,當年蘇聯的民族自治也沒能改變這種局面。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不平衡,許多地方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資源匱乏,主要依賴聯盟的支持;當蘇聯高度集中和社會統合力強大的體制一夜間消失,社會問題、民族矛盾問題就紛至沓來。

在蘇聯解體的初期階段,由於原有政治框架的慣性作用,中亞各國基本上維持了社會政治生活的穩定;真正的衝擊,形成於「9.11」後。這一時期的關鍵事件,是美國進入中亞。

美國先是在阿富汗問題上過分迷信自己的軍事力量,且只顧得一己私利、採取了若干短視的舉動——政策失敗的後果,就是塔利班勢力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產生了嚴重的外溢現象。

還有「顏色革命」。它本來是用作戰略上圍堵和擠壓中俄的手段,但在矛盾錯綜複雜的環境下,簡單摧垮繼承自蘇聯的體制,並不能實現「民主化」過渡,反而讓原本種種危機的潛流噴湧而出。冷戰後的20多年歷史也已證明,任何一個陷於紛亂的地區,都會毫無疑問成為宗教極端主義氾濫的溫床。

現狀

到底是誰製造了這起恐怖襲擊事件?

雖然這需要調查才能得出結論,但我們不妨從該國內部的恐怖勢力說起。

首先,已經有國際恐怖勢力盯上了吉爾吉斯,比如ISIS。據吉爾吉斯內務部粗略統計,目前約有400名左右的吉爾吉斯公民在國外為IS效勞(實際數字還可能更高);IS在吉境內也非常活躍,大肆招募各種專業技術人員。恐怖分子很可能從阿富汗出發,經過局勢原已非常脆弱的塔吉克斯坦,湧入該國境內。

顯然,如果ISIS能夠通過滲透搞亂吉爾吉斯的局勢,必然會讓周邊國家面對一系列的負面連鎖反應。

比如,俄羅斯必然不能對中亞腹地無動於衷,但其本身已處困境,在敘利亞已經也很有勉力支持的意味;屆時,俄羅斯將不得不重新分配有限的軍事資源,放鬆在敘利亞對IS的打擊力度。即便是美國,恐怕也需要重新考慮從阿富汗繼續進行收縮的政策——而這,正是IS夢寐以求的逃出生天的機會。

同樣不能忘記的是,還有為數不少的「東-突」分子正在敘利亞為IS充當炮灰。未來,這批人很可能也會出現回流現象。在這種形勢下,無論如何,中國恐怕也難以置身事外。

重要

對中國來說,吉爾吉斯斯坦意味著什麼?

就目前中國的戰略環境而言,吉爾吉斯不僅僅是我們西部地區安全的「城門」,更關係到中國整體戰略安全的大環境。

就政治而言,中國發起成立的上合組織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是中國和平崛起、展現大國號召力的表現之一。如果不能確保成員國之一的安全,前面辛苦努力的結果將蕩然無存,不僅嚴重衝擊中國的國際威信,還將讓西部地區的戰略格局向不利於我的方向轉變。

此前,中國一度面對著美國「重返亞太」帶來的緊張局勢。雖然經過努力,中國基本穩定了局勢,但海上未來仍可能「升溫」,需要投入相當的資源和精力;如果我們不能夠確保西部地區的安全穩定,勢必就有「後院起火」之憂。

從經濟角度考慮,在「一帶一路」中,未來中亞的戰略意義還必然進一步上升。這一地區不僅是中國重要的油氣礦產來源,還是陸路通道上至關重要的一環,中哈油氣管道、中國-伊朗鐵路等等中國投入巨資的項目,都位於中亞。如果中亞國家陷入混亂,就意味著中國將喪失重要的能源來源,同時西向的陸路通道大半被堵死。

從戰術的角度,中國要維護西部地區的安全,也不能放任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在家門口建立「橋頭堡」。否則,且不說漫長的戈壁邊界線需要投入多少資源進行防守封控,單單從效率上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吉爾吉斯如果成為「失火的城門」,我們必然毫無懸念的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So,中國怎麼辦?

合作

目前,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反恐合作,最主要的是情報交流,其次是合作軍事演習。但這些很可能不夠。

在我們看來,上合組織各國還應建立聯合警務演習機制,通過觀摩交流經驗學習,包括向中亞各國提供警務人員的培訓和器材援助。通過這種實務層面的交流,雙方可以建立更深厚的瞭解和互信,力爭建立更加緊密的警務合作模式。

比如,一旦再發生此類案件,中方可以第一時間內根據吉方的需要,提供通訊、物證等等警務技術人員予以支持;又如,一旦一國的警方發起大規模的清查行動,另一相鄰國家的警方可以迅速聯動封控相關地區的邊界進行堵截,防止恐怖分子跨境藏匿等等。

2015年,上合各國一致同意規劃建立反恐中心,如果這個中心順利建成,相信可以更加有效的應對種種新挑戰。

文至最後,想起來參與聯合國維和時期遇見的一個吉爾吉斯警察中校。聊天時他偶然說起,「以前雖然中國距離我們如此的近,可是心理上卻那麼的遠。我們想起來什麼事情都是會看看莫斯科,看看阿拉木圖或者塔什干。今天,我們開始很認真地關注中國了,我的犯罪學論文就是研究中國社會轉型期一些特定犯罪高發的原因……」

回顧國內對於中亞的研究,顯然還有所不足。無論是中亞諸多民族的語言,還是中亞特定的歷史演進,都還有許多空白,有待我們培養更多的人才、進行更多研究填補。說到底,不足夠瞭解一個國家民族,想進行合作,顯然是困難重重的。

(來源:俠客島)

責任編輯:Alina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