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巴曙松:深港通開啟港、滬、深資本市場「共同市場」時代

2016-11-14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深圳報道)港交所(00388.HK)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14日在深圳一論壇上表示,深港通的即將啟動,開啟的是一個新的時代——共同市場時代,新的突破,在於取消了總限額,打消了中長線資金的疑慮;深港通啟動後,覆蓋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整個市場的覆蓋範圍在增大,如果只有滬港通,市值覆蓋57%,加入深港通之後增長為81%,如果按成交量來算,滬港通時只佔29%,加入深港通後占69%,所以深港通將大幅提升投資者投資中國及香港上市公司的比例。

深港通帶動滬、深、港邁入共同市場

巴曙松認為,以深港通為標誌,上海、深圳和香港的三個交易所連接而形成的互聯互通平台會成為一個新的事實上的共同市場。

此前,因為滬港通項下的額度限制使得海外資金進入上海市場和國內上海資金進入香港市場占的交易比例非常小,遠遠不能達到改變當地交易習慣、估值水平和估值習慣的程度。所以估值的差異在連通之後反而擴大,顯示出實際上聯通的兩個市場的市場估值的波動週期是決定各自估值水平的關鍵因素。巴曙松推測,如果前述推理成立的話,現在互聯互通延伸到深圳,三個交易所的連通即將進入一個共同市場時代,總的交易限額取消了,主流的看法傾向於認為估值差異縮小的可能性比較大,一是因為相互在對方市場的交易占比將上升,二是因為限額的取消以及機構投資者的入場,如保險資金可以進入深港通市場。

對於這個共同市場的需求動力來自於哪兒?巴曙松分析,第一,中國的金融結構調整。經過3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財富,中國居民持有形式最多的資產類別是房地產,市值大概是270萬億,上海、深圳和香港的股票市場的市值也分別就是三十萬億、四十萬億。內地的投資者一旦啟動資產結構轉換,只要把房地產財富的10%拿來投資香港市場,就會深刻影響香港股市。此外,居民財富儲存得比較多的第二個形式是在銀行體系,這些資產結構怎麼轉換成其他的金融產品,怎樣進行適當的跨境配置就是整個金融市場很重要的一個實際需求。而金融市場風險的存在也要求進行多貨幣、多市場的組合投資,來平衡各種風險,需要包括滬港通、深港通這樣的進行國際配置的平台。

巴曙松表示,滬港通、深港通的啟動,對於內資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國際配置、外資能夠順暢的進出中國市場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通道,也有助於推動中國加入到國際範圍內有標誌意義的金融市場指數,進而吸引新的國際資本流入。

有助香港市場培育「主場資金」

深港通開啟了一個互聯互通的共同市場時代,未來兩地具有很多可拓展的空間。與紐約和倫敦相比,香港資本市場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波動比較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把香港當作主場進行中長期配置的資金規模不夠,也就是缺少充足的「主場資金」。目前,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的份額和格局,還是歐美主導,根據2015年底的數據,北美的金融機構管理全球52%的資產,歐洲管理全球28%的資產。未來國內中長期的機構投資者,例如保險公司,利用互聯互通進行國際配置,不僅解決了國內資金進行中長期國際配置的問題,也為香港市場培育了主場資金,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相對穩定。

從投資者群體角度來對比,香港市場是典型的機構投資者占主導,特別是國際投資者占主導,而國內的投資者群體實際上還是散戶占主導。從上市市場的選擇來看,境內外上市的相對市場環境的對比,上市過程的對比,以及上市以後再融資和市場影響的對比,一家企業打算如何上市,到底在哪上市好?巴曙松以為,應當主要考慮兩大因素,上市地和企業本身的行業特點、發展階段。

互聯互通機制帶來積極變化

巴曙松分析,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互聯互通機制有以下的積極影響,第一可以擴大投資者的基礎。覆蓋在互聯互通的滬港通深港通項下的上市公司,會發現它的投資者以後會來自全球,既有國際也有香港,還有內地。同時交易的總限額取消了,不少的投資者預期兩地的估值可能會逐步趨於接近,雖然也有不少人認為這種估值的差異因為交易制度以及投資者群體的差異還會長期存在。第三,提高股份的流動性,第四,提高市場的影響力。

巴曙松解釋,假設你是一個手機生產商,消費者花了錢購買手機,但是買手機創造的利潤,消費者不能分享,而是被另外一個市場的投資者分享,如果通過互聯互通,把消費者和投資者盡可能地匹配,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和消費者對上市公司的認知。香港的融資和再融資市場非常活躍,廣泛的融資渠道和較高的市場地位可以促進公司的進一步的發展。公司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籌資,不僅僅是發行股票,還可以增發可轉債、普通債券、認股權證、銀行的借貸,同時它也有可以擁有比較高的市場地位和知名度。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