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調查顯示:長者希望感最大在醫療

2016-11-2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文森)長者有希望,生活更安樂。今日是長者日,有機構公佈調查顯示,最影響「長者希望感」的3大社會因素包括「長者醫療服務」(80.3%)、「尊重和包容長者的社會氣氛」(76.9%)及「長者社區支援服務」(75.8%)。長者最不滿意現時「院舍服務的數量及質素」(49.8%)、「退休保障」(47.7%)及缺乏「貢獻社會的機會」 (34.5%) 。

老齡化已是全球性問題,香港更領先成為全球最長壽地區,男性預期壽命達81.24歲,女性預期壽命更達87.32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4月至8月以問卷形式訪問1,096名60歲以上長者,發現長者平均希望感指數隨年齡增長有輕微下跌,但跌幅不大,並非「老就無希望」。除年齡外,個人及社會因素亦影響「長者希望感」。

院舍輪候久 盼提升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長者核心業務總監陳頌皓指出,人口老化,預防勝於治療,提升長者希望感確實能提升長者身心健康。她建議長者家人多鼓勵長者做義工、持續學習及發展興趣,多與長者相處,培養良好家庭關係,提升長者希望感,另外,大部分長者在退休時會憂慮積蓄不足,她希望政府實行全民退休保障,保障長者退休生活。

有長者反映,對志願機構院舍質素有信心,但宿位數量有限,輪候人數多,往往要等數年至十多年才能入住。而質素較好的私營院舍收費高昂,長者難以負擔,收費較低的私人院舍又人手不足、管理及衛生欠佳,希望政府增加資源,提供更多宿位並加強對私人院舍的監管及罰則,提升院舍服務。

特別計劃為長者實現願望

為令長者放下無盼望的感覺,從新建立希望,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特別開展「同築耆願」計劃,現時已為逾20位長者實現不同小願望,包括重遊海洋公園、舉辦婚禮、郊遊、製作曲奇餅等。其中一位已實現小願望的郭伯伯,年輕時在廟街當廚師,現在年老體弱已很久沒有離開所住的社區。長者中心職員帶郭伯伯重遊廟街,出發當日郭伯伯高興得熱淚盈眶,「真係好開心,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去過廟街,所有嘢都唔同晒。」回來後他又不時拿出當天照片回味。小小舉動令郭伯伯重新燃起對人生的希望。

責任編輯:黛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