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世界500強扎堆成都 多入駐港資寫字樓

2016-12-22
港資興建的成都IFS國際金融中心。港資興建的成都IFS國際金融中心。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世界500強企業是全球經濟舞台的主角,一個城市發展的「核動力」,也是一個地區經濟是否活躍的風向標。

今年8月8日,排名世界500強第138位的長生人壽在成都錦江區設立分公司,成為第127家進入該區的世界500強企業。至此,錦江區世界500強企業在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占比達45.7%。

據悉,截至2012年底,成都有233家世界500強企業,這一數據在2016年變為278家,4年淨增45家。在這4年中,落戶錦江區的世界500強企業,也由2012年的不足百家增至127家。

為何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呈爆發式增長?如此多的企業為何扎堆錦江淘金呢?

西向開放激活區域活力

「縱觀人類發展史,世界經歷了一個『陸權-海權-陸權+海權』發展歷程。」中國社科院專家介紹,目前全球正處於一個陸權和海權齊頭並進的時代,「由於科技的進步,喪失多年話語權的陸權正在回歸。」

於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之下,內地「一帶一路」戰略得到各方積極響應,並悄然改變著世界格局。廣大的西部地區,大多是古絲綢之路的戰略要地,正在成為內地西向開放的熱點地區。「世界看中國,中國看西部」,這種說法亦由此而生。

成都又名「錦官城」、「錦城」,早在三國蜀漢時期,便是中國的織錦中心,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南起點。如今,在成都仍有許多帶「錦」字的地名,錦江區卻是帶「錦」字唯一的行政區。

在內地西向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成都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全球財富論壇、世界華商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重大國際會議先後在成都召開。在這些重大時間節點後,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便迎來一輪井噴式增長。

順應大勢掀起「淘金熱」

小米創始人雷軍有句名言: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如今,許多世界500強企業,正在錦江詮釋著這句話的含義。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成都錦江鹽市口的航天科技大廈25樓,這裡是長生人壽四川分公司的辦公地。

剛剛參加完一個內部會議的該公司副總經理彭關雷,抽空接受媒體採訪。一會兒有人找他簽字,一會兒要接聽電話,看上去十分忙碌。隔壁的會議室好像是一個課堂,能聽到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回答。該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經理邊娜稱,當時正在進行新員工的培訓。

「目前,公司已發展1527名代理人,與工商、農業等銀行簽訂協議,營業額超千萬元。」彭關雷說,公司開業才數月,但各項業務卻是順風順水。未來3至5年,計劃將在川東、川南等城市,發展10家以上子公司,在天府新區、龍泉等地增設服務機構。

在香港被譽為「街坊銀行」的恆生銀行,於2014年3月在成都設立分行。恆生銀行執行副總裁、成都分行行長徐斌介紹,該行是恆生設在內地50家機構中的第49家,在成都16家外資銀行中也算進入較晚,但公司開業三個月便實現收支平衡,如今經營業績進入恆生50家內地機構和成都16家外資銀行中等。

「成都地處內地西向開放的戰略要地,前不久又被列為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級綜合改革實驗區。」徐斌說,如今,在成都聚集外資企業7000餘家,其中港資企業4000餘家,這些要素為公司業務拓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同時,內地正在深化「一帶一路」戰略,勢必會有大批企業「走出去」,為恆生業務拓展提供了新空間。

名企入駐港資「安樂窩」

恆生銀行成都分行辦公地在成都IFS金融中心28樓,地處繁華的春熙路。徐斌介紹,2013年9月銀監會批准設立恆生銀行成都分行,要求在半年內必須將分行建起來。當時IFS還是一片工地,他坐著施工電梯進行考察後,便與九龍倉簽訂了協議,成為第一家入駐IFS的商戶。

站在全玻璃的恆生銀行「空中會客廳」遠眺,四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由港資企業打造的IFS金融中心、中環廣場、太古裡等,已成為當地一座座地標性建築。

截至目前,錦江區作為成都CEPA示範的核心區,已聚集嘉裡集團、九龍倉、新鴻基、恆基兆業、爪哇、蘭桂坊等港資企業200餘家,港資興建的國際金融中心、遠洋太古裡、中環廣場、成都蘭桂坊、環球貿易廣場等11個項目,商業商務總面積超過220餘萬平方米。

三星、渣打銀行、索尼、道康寧、羅克韋爾、通用汽車公司、曼弗雷集團、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荷蘭全球人壽等世界500強企業或大型跨國企業,許多選擇了入駐港資寫字樓。

責任編輯:周雨燕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