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央視網報道,24日,我國航母遼寧艦與數艘驅護艦組成的編隊在東海海空域開展全要素訓練和試驗任務。
作為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動向一直廣受關注。那這次訓練有何特別意義?訓練情況又如何?下面一起來瞭解。
殲—15艦載戰鬥機順利完成多個訓練科目
昨日上午11時,在數艘驅護艦的伴隨警戒下,遼寧艦上的殲—15艦載戰鬥機慢慢滑入起飛位。在航空保障人員的引導下,止動輪檔和偏流板迅速升起,加力、放飛等手勢指令一氣呵成,數架殲-15艦載戰鬥機迅速從遼寧艦滑躍升空。
第一個架次起飛的是「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多年前,他曾無數次駕戰機飛臨這片海空,而昨天,駕馭標誌著艦載戰鬥機身份的黃黑相間著艦尾鉤的「飛鯊」,重回這曾經熟悉的海疆上空,還是時隔多年後的第一次。
按當天的訓練計劃,戴明盟和戰友們完成空中戰術對抗、空中加受油等多個訓練科目。
海軍某艦載機部隊副團長盧朝輝告訴央視記者,這次的訓練和試驗是完全在一個陌生的海域,這個海域訓練情況特別複雜,對技術要求特別高,所以航母著艦不都是安全的,需要無時無刻準備好在複雜環境下一次性著艦的準備。
12時,身著不同顏色馬甲的甲板工作人員在戰位就位。阻攔索安全觀察員對阻攔索作最後一次檢查,開始著艦訓練。此時,殲-15艦載戰鬥機,對準甲板跑道,迅速下滑,機腹後方的尾鉤牢牢掛住第二道阻攔索,成功著艦。
遼寧艦取得階段性訓練成果:能防也能攻
此前,12月15日,在渤海某海空域,遼寧艦航母編隊進行了空對空、空對艦、艦反艦等演練課目。參演兵力來自航母編隊和北海艦隊,共有多型艦艇和數十架飛機參加。
演習中,預警機完成與海上編隊指揮所組網建鏈。多架殲—15戰機對來襲敵機進行攔截。同時多艘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前出擔負編隊防空識別和對海搜索任務。這次演習發射各型導彈數十枚。
有專家表示,這可以稱得上是遼寧艦的一個階段性訓練成果,意味著航母編隊既能有效防禦,也能有效進攻。
從渤海、黃海到東海,中國海軍航母編隊邊航行邊訓練,探索合成化、體系化、實戰化的組訓方法,開展了全要素的艦機融合和航母編隊協同指揮訓練。航渡途中,航母編隊還組織了海上補給訓練。
24日的訓練任務結束後,中國海軍航母編隊還將按計劃向某預定海域航渡,繼續開展後續訓練和試驗任務。此次遼寧艦編隊跨海區訓練和試驗,是海軍根據年度計劃,做出的正常安排。
那「跨海區的訓練」又意味著什麼呢?有軍事專家解讀稱,「跨海區訓練」是一種遠航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航母編隊保障、遠航、適應能力等能大幅提高。
專家:中國航母將在遠洋彰顯軍事存在
實際上,早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月期間,也就是正式服役1年多以後,遼寧艦曾遠赴南海,首次組織了跨海區的長時間航行訓練;時隔3年,這一次再次跨海區,跟上次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軍事專家表示,此次訓練「從單艦到編隊」,作戰能力變化大,且艦載機數量由少到多,表明訓練已是接近實戰的演習,而訓練由簡單到複雜,也表示中國航母將在遠洋彰顯軍事存在。
專家:延長艦載機滯空時間讓「短腿變長腿」
前一天在黃海海空域的訓練中,多批次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起飛昇空後,開展了空中加受油訓練。「飛鯊」具備了空中加油能力,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專家解讀稱,延長艦載機滯空時間讓「短腿變長腿」,航母艦載機的作戰條件相對惡劣,加受油可使「空中利劍」發揮到極致。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