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徐揚生把香港氣質帶去深圳

2017-02-07
徐揚生接受採訪徐揚生接受採訪

【文匯網訊】(記者 李望賢、古寧)「今年正好是我回香港第20年。」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長徐揚生1997年踏足香港後,一下子就被香江融會中西、包容多元的氣質所吸引,使他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到香港任教。20年來,徐揚生不僅在科學領域繼續發光,還致力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交流合作。他希望,通過引入「香港氣質」,促進內地高等教育國際化。」

近日,記者走在港中大(深圳)的校園主幹道上,幾幅掛在大樓上的巨大標語映入眼簾:「融會中國與西方,結合傳統與現代」、「諸位今日桃李芬芳,明天系國家棟樑」。這是徐揚生的手筆,有一句還特意用了港式語氣。他說,國際化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這既是他最喜歡的香港氣質,也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徐揚生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家庭。高中畢業後,經歷了兩年的知青生活。1977年恢復高考,被浙江大學錄取。7年後,到美國留學,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並從事機器人研究,事業如日中天。

1997年舉家遷港

1997年1月,出國多年的徐揚生從美國搭乘飛機到達香港。午飯在沙田的一間茶樓,那是正宗的傳統茶點,中國的味道。然而,街上不同膚色的臉孔熙熙攘攘,做事井井有條,又像早已習慣的西方城市。「東方之珠」如此融會中西,包容多元的氣質一下子吸引了他。他認為,香港中西方文化兼容並包,做事依照法制,清清楚楚規規矩矩,「中國內地發展需要這樣的樣板」。

說起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當晚的場景,徐揚生的語調激揚,「我第二天還要回美國上課,想著那就不睡覺吧,看完再回去。人群從四面八方湧來見證這一歷史時刻……那晚,下著瓢潑大雨,每個人臉上都是濕的,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

徐揚生毅然決定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到香港任教。當年年底,徐揚生舉家遷到香港。一住幾近20年,其間見證了香港的發展和當前的迷茫。

徐揚生指出,目前,香港本身仍有許多優勢,但對內地瞭解不夠是很大的問題。「有一次與一位香港教授聊天,問他上次到內地是什麼時候,他說回鄉證15年都沒用了。」許多人把內地理解成以前的狀態,但事實上,內地的變化已經翻天覆地。

在徐揚生看來,目前香港與內地交流雖多,但仍停留在比較表面的學術交流層次。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香港的各種優勢帶到內地,實際上對內地經濟社會有很大推動作用。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反饋給香港。

港宜「素位而行」

徐揚生認為,開放的心態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尤為重要。當年到香港,他以東京為例向朋友解釋,東京有很多麥當勞,是日本最西化的城市,但同時也是傳統文化保護最好的城市,對自己文化有自信,反而很開放。

如今,毗鄰香港的深圳,也以自己的開放包容吸引了諸多外來人才,帶動城市創新發展。「深圳沒有國企、外企的背景,大量外來人口在這裡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潛力巨大,這個城市任何人都不應該忽視。」

《禮記.中庸》中有一句,「君子素其位而行」。徐揚生表示,香港宜「素位而行」,認清自己的定位,做好相應的事。

港中大好種子 深圳發芽生根

徐揚生與學生一起到鄉村體驗田耕

如何把香港中文大學,乃至香港高校的優勢引入內地?這是作為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長首要考慮的問題。徐揚生找到了一個切入點,那就是國際化以及傳統文化融會貫通。

徐揚生的目標是要辦一所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徐揚生表示,目前內地大學已不少,但真正國際化的大學還沒有。實際上,目前內地經濟發展,包括對外貿易、對外合作越來越多,對國際化人才非常需要。「要辦成國際化的大學,學校的教育體系、學術體系和管理水平都要與國際接軌,包括老師、學生都應具備國際化的視野」。

為強化新生國際交流能力,港中大(深圳)實行全英文教學。為幫助學生攻克語言關,學校專門成立了由曾長期在國外教學生活的教師組成的「英語俱樂部」導師團,而成員包括徐揚生本人。

學校還與一批國際知名大學密切開展學術交流合作。每年假期,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劍橋大學、加州大學等名校進行課程學習,並獲得相應學分。目前,該校本科生累計出國人次已超過在校本科生總數的50%。

此外,學校沿襲香港高校的通識教育,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瞭解中國歷史及現狀。「《孔子》、《孟子》……這些經典原著是所有學生的必修內容,貫穿4年,這也是內地院校比較少。」徐揚生說。

自2014年開始招生,徐揚生的辦學理念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認可。2016年港中大(深圳)躋身廣東省內院校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

「中大的傳統是很好的種子,而深圳是很好的土壤,未來一定能夠生根開花結果。」徐揚生說。

徐揚生和學生們一起寫春聯

「萬能」校長親自為學生下廚

徐揚生本身就是一個中西交匯多元發展的典型個案。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的機器人、智能控制專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書法家,說起中國文化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同時廚藝了得。在學生眼裡,徐揚生是萬能的校長。

每週六,徐揚生都會準時參加港中大(深圳)英語俱樂部的活動,指導20名本科學生提高英文聽說技能,這是校園裡常見的一幕。

跟其他高校不一樣,學生們經常可以在食堂碰見徐揚生,打完菜後,他會和學生們一起坐著聊天、吃飯。除了可以經常見到校長,有時學生們還會收到他的邀請,一起去爬山和打羽毛球。

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大三學生萬瑋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參加商賽並獲獎,校長邀請獲獎團隊到他家,親自下廚請獲獎學生吃飯。席間,徐校長分享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驗,給同學們提出比賽的建議,希望未來可以完成得更好。「那一刻,自己真的覺得很幸福,真是學習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萬瑋說。

徐揚生的書法一直讓學生津津樂道。2015級學生葉曉星介紹,校長愛書法,並寫得非常棒。他平常也會跟同學一起練書法,春節前還給同學寫春聯。徐揚生還利用課餘時間,研究出了書法機器人,這讓學計算機的他覺得特有意思。而來自印度的2014級經管學院國際生Twinkle Sujanani則跟隨校長學過書法,「現在,家裡就掛有校長的書法作品」。

倡學女排精神迎接挑戰

徐揚生(右4)在機器人實驗室

近年來,香港年輕人或多或少遭遇到發展瓶頸。對此,徐揚生呼籲社會要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更要鼓勵年輕人看到希望。

徐揚生說,曾經看過一本書對世界各個地方的年輕人心態做過調查分析,指出高中快畢業的時候是一個人最開心的時間。「這個時間是人生最忙,學業緊張的時候,但恰恰最忙的時候,最開心,因為在這個階段看到了希望。一個社會一定要讓人感覺到希望。」

中國女排精神一直被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桿。在2016年新生開學禮上,徐揚生也以女排精神勉勵學生,「女排精神不是贏,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學習也是如此,希望你們在這所大學裡能夠珍惜光陰,勤奮學習,樂觀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與挑戰。不忘初心,不言放棄,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徐揚生認為,女排精神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不僅是一種體育的精神,更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代表中國80年代奮發向上、有夢想的精神。他以女排精神鼓勵香港年輕人,自己也要看到希望。

修身當如黃花菜 內外兼具

徐揚生在港中大(深圳)英語俱樂部指導大一新生英文

儘管每天工作繁忙,徐揚生依然筆耕不輟,還開了微信公眾號,不時發表感悟文章,文筆雖平實淡雅,卻意境深遠。

在錫林格勒大草原,徐揚生被美麗而可口的黃花菜深深觸動,慨嘆人們對美和實用只重其一,內外兼具的東西太少,深感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的重要性。因而,對於當下的教育,他寫道「對美的薰陶應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

為此,徐揚生引入了校外藝術家駐校,讓學生更多機會學習音樂美術,學會享受人生。「蘇東坡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對人生的熱愛。而這種熱愛,如果沒有對美的感動,和對世間人情物理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徐揚生說。

徐揚生簡介

徐揚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早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工作多年,2013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

其研究領域包括機器人和智能系統,專注於空間機器人、機器人設計與控制、服務機器人、穿戴式人機界面、智慧汽車、動態穩定系統和自學習系統,共發表六部專著和30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

2016年11月14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公佈把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小行星1999GJ5命名為「徐揚生星」,以表彰其在科學和教育領域的貢獻。

責任編輯:梁瀟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