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文匯網訊】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並致辭,他提出,當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社會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滿足香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繼續推動香港各項事業向前發展,歸根到底是要堅守方向、踩實步伐,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習近平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潤田攝)
習近平對今後更好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提出要求:
第一,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一國兩制」的提出首先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在中英談判時期,我們旗幟鮮明提出主權問題不容討論。香港回歸後,我們更要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具體實踐中,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與此同時,在「一國」的基礎之上,「兩制」的關係應該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諧相處、相互促進。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只有這樣,「一國兩制」這艘航船才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第二,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回歸完成了香港憲制秩序的巨大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淵源。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規定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化、制度化,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落實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時,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起來;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這些都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維護香港法治的應有之義。
第三,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目的,一方面是以和平的方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促進香港發展,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當前,發展的任務更應聚焦。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這都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着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特別是這些年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香港俗語講,「蘇州過後無艇搭」,大家一定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
第四,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只有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和氣致祥,乖氣致異」。香港雖有不錯的家底,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只有團結起來、和衷共濟,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
責任編輯:梁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