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貓雙胞胎「青青」和「冰冰」。(記者李兵攝)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李兵)「香港的兩對大熊貓『安安』和『佳佳』、『樂樂』和『盈盈』均來自臥龍,川港兩地在大熊貓保護、繁育等方面有深入的交流合作。」8月15日,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跟隨「港媒四川行」採訪團走進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該基地管理處負責人魏榮平介紹,自去年5月臥龍、都江堰大熊貓基地向香港市民免費開放以來,已接待超過1000名香港遊客。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始建於1983年,前期主要以臥龍基地為主。2008年「5.12」汶川地震,臥龍基地遭受重創,32套大熊貓圈捨嚴重被毀。震後重建中,香港特別行政區承擔起了對口援建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任務,涉及重建項目23個,涵蓋基地圈捨復修、生態修復、社會福利、文化教育、電力能源等多個方面。
去年5月11日,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開園,省道303線映(秀)臥(龍)路全線貫通,特首(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席上述活動,標誌著特區援建任務圓滿完成。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管理處負責人魏榮平接受港媒採訪。(記者李兵攝)

都江堰大熊貓基地大門入口處顯著的紫荊花標識。(記者李兵攝)
「香港援建不僅提升了大熊貓保護的硬件水平,還引入了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經驗,大提升了軟實力。」魏榮平說,為感謝特區政府和香港同胞的關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對香港居民免費開放。
「佳佳」38歲成標桿

港媒記者近距離拍攝大熊貓。(記者李兵攝)
1999年,大熊貓「佳佳」與「安安」一道,從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繁殖場移居香港海洋公園。「佳佳」出生於1978年,2016年10月16日在香港離世,終年38歲(相當於人類114歲)。
「『佳佳』能活到38歲簡直是一個奇跡,也是大熊貓保護的一個標桿。」魏榮平說,香港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水平較高,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為此,兩地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尋求全方位合作,成功將香港經驗引入四川。
當天,記者一行走進大熊貓醫院,B超、血液檢查等設備一應俱全。「以前,對大熊貓體檢都要進行麻醉,如今則通過飼養員的引導完成。」魏榮平介紹,這一成果完全得益於香港的「愛心飼養」經驗。「香港經驗」要求飼養員要與大熊貓「交朋友」,在需要抽血化驗時,由飼養員引導大熊貓爬在柵欄上,醫務人員及時完成采血,能避免麻醉對大熊貓的傷害。
近年來,兩地除在技術層面交流之外,還展開了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香港青年學生赴川,學習打掃大熊貓圈捨、製作「窩窩頭」,體驗飼養員的生活。兩地青年學生以大熊貓為紐帶,增進了彼此間的瞭解和友誼,深化了兩地文化認同。
「盈盈」生育希望大
盈盈的受孕情況,一直牽動著熊貓迷的心。自2011年以來,海洋公園開始做繁殖計劃,期間盈盈出現過假懷孕。今年3月31至4月3日,海洋公園安排盈盈、樂樂四度共處自然交配,均未獲成功。為此,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派出專家赴港,為盈盈進行了四次人工授精。
大熊貓懷孕期平均約為5個月,最短的70多天、最長的300多天。大熊貓所生的幼仔非常小,新生幼仔的體重僅約為其母親的1/993。「『盈盈』正處於身強體壯的年齡,懷孕希望非常大。」魏榮平說,期待「盈盈」能給大家帶來驚喜。
責任編輯: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