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67年前羅湖橋抱頭痛哭後的分別,35年來滬港兩地的苦苦尋找,95歲的潮汕老兵郭予廣,還在抱着最後一絲希望,期待打聽到妻女的下落。郭予廣的妻子名叫周玉琳(周玉林),上海人,1928年生。妻子的父親曾是民國大陸時期上海灘有名的金融家。也正是因為門戶關係懸殊,1948年,他們私奔到了香港結婚。

95歲的老兵郭予廣尋親35年未果
早在2010年,郭予廣就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用網絡發帖的形式尋找妻女。當時也引起本地媒體的大幅報道,遺憾的是,未起漣漪。今年6月,新一批老兵服務志願者聽他念叨起鬱結在心中35年之久的心事,第一時間梳理了他的口述,配以圖片發佈尋親帖子。

郭予廣年輕照片。
1947年的冬天,初見妻子周玉琳是在上海南市女子中學。「當時我和同事去她們學校開會,一進校園就看到一群女學生在籃球場上打球」,即使年逾古稀,和妻子相遇的畫面郭予廣的記憶卻十分清晰明亮。郭予廣說,當時名身材偏瘦,穿着球衣,留着齊耳短髮的女孩,他是一見鍾情。
這個高中女生就是周玉琳,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很快,在郭予廣的主動邀約中,他們也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會一起逛街、看電影,然後拍拖。半年之後的某一天,當他提出結婚請求時,他才知道兩人家境懸殊,周玉琳的父親是上海灘有名的金融家。
1948年,門戶之差的兩個人,為了愛情私奔南下到香港結婚。到港後就住在九龍何文田木棚區。
僅僅過了兩年的婚姻生活,為了生計的郭予廣受一名戰友所託去上海辦事。 郭予廣說,當時和懷孕在身的妻子在羅湖橋畔分別,兩人抱頭痛哭。在走之前,夫妻俩约定 ,孩子出生后,是男孩取名郭大雄 ,女孩的话就取名郭爱芳。
郭予廣回到上海的第三天即被捕入獄,服刑時間長達26年,被勞教5年。郭予廣回憶說,在獄中,曾有獄警告訴他,他的妻子來過信件說,生了一個女孩(女孩出生於1950年)。
1982年郭予廣被釋放後,原本可以落戶上海的他,為了方便尋找妻女,他選擇回到祖籍地汕頭。在他投遞的到上海和香港的所有尋親信件中,最後都因「查無此人或查無此地」被退回。為此,在1988年,郭予廣還專程前往上海尋找一年,依然未果。

郭予廣近照
過去35年不斷尋找,卻不見有妻女任何消息。如今95歲的郭予廣,老年病越來越多,希望能夠打聽到妻女下落。
(如有線索,可聯繫【抗戰史跡】志工團隊志願者,手機號碼:13580166225)
責任編輯:張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