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錦廬藝術館創始人、河南省藝術品協會副會長昨日在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為公眾講述《金石拓片:穿越時光之美》。陳捷十餘載的藝術品收藏感悟和近二十年的文化領域策劃運營經驗,使其在藝術品收藏投資和文化產業運營領域,頗有建樹。近年來更是積極倡導與推動中國金石文化、拓片藝術,在業界獲得諸多肯定。
陳捷曾主持策劃《十墨山房藏近代名家書畫珍品展》、《漢魏遺風》、《花非花——蔣蓉珍品展》、《中國石刻藝術拓片展》、《拓傳華夏——中國南北朝時期石刻藝術拓片展》、《吉金墨影——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形拓精品展》等多個重要的拓片藝術展,並受邀出席德國柏林中國文化節、策劃《漢畫拓片展》,用拓片藝術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美學。
陳捷認為,拓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根脈,是中國藝術品投資的最後一塊藍海。
他表示,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史,亮點很多,優秀的東西非常之多,在中國文化這個皇冠上閃爍的一顆明珠就是拓片。它的文化體量、文化含量、文化內涵,高於目前大多數我們接觸到的一些傳統文化形式。
在陳捷看來,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根脈離不開拓片。中國將近兩千年的文化一直在使用拓片,它現在變成了一個非傳承技法。在中國沒有印刷術的時候,很多信息的留存是靠這種方法保存下來的,所以拓片是中國文化傳統重要的根脈,同時也是中國藝術品投資的最後一塊藍海。
「為什麼叫『最後一塊藍海』,可以回憶一下,在你身邊目前但凡能炒的東西,已經被中國人炒了一遍了、書畫、藝術品等,包括現在玩一些古玩雜項、木頭等等,但凡有一些故事和內容的,都被炒過了。唯獨拓片到今天為止,沒有進行過任何市場行為商業的炒作,為什麼?因為要理解拓片,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你不去潛心瞭解它,不接觸到他的一些根本的東西,較難進入。這幾十年經濟發展,我們有時會有一些浮躁,能不能沉下心來,對於你喜歡的文化、對於你喜歡的這個領域你想去認識和理解,這個是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所以說,迄今為止,它不但沒被炒過,形象地比喻,它到今天為止還在地下趴著,連站都沒有站起來過,從來沒有蹲著過,還在趴著。它的經濟、它的價值,到今天為止我認為極其重要。通俗地講『蘿蔔白菜價』,但是他的文化含量、它的文化涵存,要超過我們現在很多的藝術形式。」陳捷說。
陳捷也認為,拓片跟金石是自然連接的。金石學的興起是在晚清民國時期,民國時期很多大的文豪,封疆大官,率先開歷史之先河,點燃了金石學的火種。持續覆蓋了書畫藝術家,文化領域很多名人,如張之洞、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等等,他們都是受到金石文化的滋養,金石文化在後期的創作上給了他們很大的補充,他們在日後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包括翁同酥、沈曾植、康有為、梁啟超、王國偉、郭沫若、魯迅等等這些百年文化的精英群體,他們在政治和思想上都有差異,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癡迷於金石。被中國金石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深深吸引。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