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1/3食源性疾病源於病毒感染 國家擬建防控技術儲備庫

2017-12-27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攝)

【文匯網訊】(記者方俊明 廣州二十七日電)近年來內地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27日在「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指出,不安全的食品能導致從腹瀉到癌症等200多種疾病。而包括諾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食源性疾病,有約三分之一由病毒感染造成。他透露,目前國家擬建防控技術儲備庫,力爭建立風險溯源、遺傳信息等多個數據庫。

食源性病毒威脅不亞於細菌

吳清平表示,以基於細菌、病毒、寄生蟲、毒素和化學品等31種病原體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進行估算,每年每10人中幾乎就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並且42萬人因此死亡。而在人類所患的食源性疾病中,腹瀉病占其中一半以上。

他還透露,目前約三分之一的食源性疾病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而常見食源性病毒包括諾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輪狀病毒等。「在中國現在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中,病毒對大眾的影響遠遠不亞於細菌的威脅,甚至可能更大」。

諾如病毒進入高發季無特效藥

現時正值諾如病毒高發季,它能引發急性胃腸炎。吳清平強調,如廁和更換尿布後務必用肥皂、清水洗手,每次進食、準備和加工食物前也要這樣做以防病。而國家食葯監總局也提醒,諾如病毒感染性強、感染劑量低,目前治療暫無特效藥物,以對症或支持治療為主,大多數人一周內可以康復,需關注老、幼等易脫水人群。

對於未來病毒研究走向,吳清平認為首先是檢測技術的籌備。「我們需要進行質控品設計、檢測靶點篩選、樣本前處理、病毒富集純化以及病毒快速檢測等大量工作,進行多維度風險檢測,建立防控技術儲備庫。」他說:「搭建多樣性研究平台,建立風險溯源、遺傳信息等多個數據庫,還有信息分析、病毒多樣性與分子進化研究等方面,成為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責任編輯:范佩南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