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這十大新聞勾勒出過去一年國際風雲變幻的軌跡,每一條新聞都值得點評和回味。
1.「人類命運共同體」寫進聯合國決議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之所以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是因為它彙集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心聲,深刻反映了世界發展變化的潮流。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利益格局已從輸贏分化變為休戚與共,世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你」 和「我」,而是變成了「我們」。
命運與共,說的就是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2. 「美國優先」政策驅動美國「退群」
美國接連「退群」,特朗普政府的這些決定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精打細算的。
但作為一個大國,「算賬」既要算眼前,也要算長遠:「單干」固然少了很多麻煩,但最終會淪為孤家寡人;既要算直接,也要算間接:一味「斷捨離」,受損的是自己的大國形象;既要算私利,也要算共利:命運與共的時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規律,有時候成就「大我」才能造就「小我」,「優先」眾人也是優待自己。
3. 卡塔爾斷交風波加深中東裂痕
地區國家的分裂和內訌,不僅傷害阿拉伯兄弟間的感情,更給外部勢力介入和干涉地區事務留下空隙,甚至可能導致苦心經營三十多年的海灣六國一體化進程解體。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海灣國家應從本地區的歷史中總結教訓:只有講求「和」與「合」,求同存異,相互尊重,才能避免被人利用、擺佈乃至離間,才能揚長避短,發揮協同協作優勢,提升整體影響力,進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4. 外交戰凸顯美俄關係融冰難
美俄鬥法,根本上講是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在國內政治的牽制下,美對俄政策調整空間十分有限。然而,大國關係對世界穩定影響巨大,雙方都應慎之又慎。
儘管美俄雙方矛盾根深蒂固,但在國際反恐、地區安全等領域仍有合作空間。美俄矛盾,需要長期調理;美俄關係平穩,有利世界局勢緩和。
5. 朝鮮核導試驗半島局勢趨緊
朝核問題是一個誰也輸不起的局。以豪賭心態行事,遭殃的是地區和平與安寧。
朝鮮當停止核導試驗,美韓應停止軍事恫嚇,莫要一條道走到黑。多一些增信釋疑的舉措,少一些恃強對抗的動作,為早日重啟對話創造條件,避免各方都無法承受的最壞結果。望朝美雙方示誠意、行大道,給朝核問題解決帶來曙光。
6. 民粹主義衝擊歐洲政治版圖
民粹主義崛起是2017年歐洲政治的一大特點,所幸多國大選並未放飛「黑天鵝」。
這表明,儘管極端民粹主義政黨因迎合民眾對現實的不滿而贏得了一些選票,但終究難以衝破理性的大堤,歐洲一體化的大方向並未被撼動。
極端民粹主義從反面警示,歐洲政治和社會生態正在變化,執政者必須順勢求變,及時回應民眾利益訴求,下大力氣進行結構性改革。
7. 暴恐事件頻發衝擊西方社會
暴恐事件頻繁,成為西方社會常態化現象,折射出歐美一系列深層次經濟社會問題:槍支暴力文化積習難改、經濟不景氣拉大貧富差距、族群矛盾撕裂社會民心、干涉主義助長國際恐怖主義等等。
西方社會除了要紮緊安全籬笆,更要從暴力文化、歧視心態、對抗思維等根本性「病症」上進行反思和調整。
8. 世界經濟同步復甦態勢顯著
世界主要經濟體迎來久違的「同步復甦」,但要擺脫「新平庸」,還有長路要走。國際金融危機及此後世界經濟低迷徘徊的十年,深刻影響世界,教訓仍要深挖。
國際經濟體系深層矛盾不會自動消失,全球經濟治理的協同度、代表性依然不足,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南北失衡又在積聚新的風險。各國必須抓住難得的順週期機遇,加快改革、鼓勵創新、擴大合作,讓全球經貿體系更有韌勁、更有活力、更加包容。
9. 中共十九大深刻影響世界
十九大的召開,描繪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線圖」。
在「路線圖」指引下,中國這輛「順風車」將開得更快更穩,帶給世界更多機遇;中國智慧將助力全球治理變得更加合理公正;中國方案將更有力幫助解決各種世界難題;中國發展經驗將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更具吸引力;科學社會主義將因中國的發展強大而發出更加耀眼光芒。
10. 「伊斯蘭國」中東潰敗向外滲透
「伊斯蘭國」作為組織形態被打散了,但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極端宗教思想一日不除,地區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一日不解決,恐怖主義仍將獲得滋生的土壤。軍事打擊並不能根除恐怖主義,干涉主義和雙重標準更是反恐的大忌。
反恐,應採取標本兼治的綜合手段,既要「打」「防」結合,更要「拉住」大多數,加強文明對話,化解種族、宗教間的隔閡。加強國際反恐合作,久久為功,恐怖主義的毒瘤才能被徹底剷除。
責任編輯: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