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習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難忍「佔」禍亂港 港青棄高薪從政

2018-07-01
去年6月29日,習近平主席在香港西九文化區聽取了西九文化區規劃的介紹。 資料圖片

去年6月29日,習近平主席在香港西九文化區聽取了西九文化區規劃的介紹。 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今天,香港迎來回歸21周年,也是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現屆特區政府施政也剛好滿一周年。在習近平主席指示精神激勵下,特首林鄭月娥及新班子開啟施政新風,香港社會撕裂的氣氛漸漸緩和。過去一年間,不少市民生活出現大變化,當中有些正是社會環境令他們覺得要有轉變、要有所為。有原本在醫管局工作的青年毅然放棄高薪厚職,改為擔任一名議員助理,服務社區;亦有專業人士開創慈善事業,希望幫助在囚者及釋囚重過新生。是的,他們都在這一年間生活上起了大變化,但都樂於迎接新生活。 

一份高薪厚祿的工作,誰不喜愛?但金錢回報確非衡量人生路向的唯一指標。現年27歲的莫淦森,月前毅然放棄即將有晉升機會的醫管局工作,繼而轉任的全職議員助理,服務社區,冀為社會出一分力。驅使他定下人生目標的,原來是當年的非法「佔領」及旺暴事件。他說:「當時社會對香港的九十後存有負面看法,因此我希望能趁年輕站出來為社會出一分力,嘗試透過理性方法緩和社會氣氛。」

莫淦森於香港中七畢業後到英國升讀大學,主修分析化學,2013年畢業回港,先在一間私營實驗室工作,約一年後轉至醫管局擔任二級行政助理,主要負責病人投訴及醫院認證的工作,月薪亦由1萬元增至1.4萬元。

莫淦森毅然放棄醫管局工 作,轉任薪金只得一半的全 職議員助理,服務社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莫淦森毅然放棄醫管局工 作,轉任薪金只得一半的全 職議員助理,服務社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他指出,中學時與許多香港年輕人一樣,課餘主要參加課外活動,對政治投入度不高,大學選科時主要以實用為主,希望畢業後有一份穩定職業,「認證行業長期有逾千個職位空缺,後來又見到醫管局缺人,加上醫管局的架構及薪酬制度十分透明,頭兩份工便是因為這情況而加入。」

他續說,轉往醫管局後,主要在大口環、麥理浩及馮堯敬3間醫院工作,約一半時間處理病人投訴,另一半時間則負責與認證相關的工作,3年間月薪升至1.8萬元,更因期間完成了一個碩士課程,已達進一步升至二級行政主任的門檻(月薪約2.8萬元)。看似平步青雲,但莫淦森卻毅然放棄醫管局工作,轉而擔任月薪僅得1.4萬元的議員助理。

薪水非吾願 冀服務社區

莫淦森指出,如於醫管局升至行政主任職系,將轉至總部工作,職責主要是作為資訊科技部門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橋樑,設計一些程式予他們使用,「工作完全是對內,沒有機會接觸病人。」

他表明,薪酬並不是一個考慮點,「最重要是(現時的工作)能夠第一身參與香港政治及服務社區,且家人給予絕對支持。」

令莫淦森有如此大轉變,原來是他於大學畢業後回港看到非法「佔領」及旺暴事件。他說:「當時社會對香港的九十後存有負面看法,其實那些(發起或有份參與「佔領」與旺暴)年輕人根本不能代表這一代人,因此我希望能趁年輕站出來為社會出一分力,嘗試透過理性方法緩和社會氣氛。」

投身民記 擴闊眼界

莫淦森不諱言,外國升學期間也有留意香港時事,但並不太深入認識,回港後才慢慢對香港政治非常感興趣,平日也有留意立法會會議及政界動向。

及至去年6月,他看過民建聯出版的書,慢慢了解民建聯的理念,於同年10月在沒有人邀請下主動填表加入民建聯。

他指出,民建聯很重視青年發展,相關培育工作也做得十分好,且是香港建制力量最大一分子,因此決定加入,並曾就「一國兩制」及國歌法的議題以個人身份到過立法會公聽會發表意見。

今年1月,仍在醫管局工作的莫淦森曾與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及劉國勳商討轉為全職一事,他指二人當時還叫他先別辭職,因可能不習慣地區工作。

過不多久,莫淦森於今年5月正式加入民建聯,成為主席李慧琼及副主席張國鈞的全職議員助理,主要服務中環及半山一帶市民。

他覺得民建聯是一個很開明的政黨,有許多自由討論及發表意見的空間,「出席公聽會時也是自己預備講稿,補選也有很多參與家訪及街站等機會,有時亦會出席一些政商界聚會,與一眾專業人士談理想,這令我眼界擴闊了許多,也因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幫到街坊 更感成功

雖然全職工作至今不足兩個月,薪金則少一大截,但莫淦森仍認為是值得的,「我這個年紀不想用錢去看待事物,薪酬會綑綁發展的可能性,年輕人應從興趣入手。」

他表示,現時地區工作佔70%時間,其餘30%主要是參與青年民建聯的黨團活動,出席一些典禮及青年分享活動等,慢慢與街坊建立關係。

被問到犧牲了什麼時,他想一想後說道:「是與家人相處及做運動的時間吧,從前每周5天回家吃飯,現時只得一兩天;從前每周健身一兩天,如今卻未必有時間,但我(在現時的工作)卻找到成功感。」

聆聽反映民意 主動取經街坊

莫淦森指街坊才是地區工作的根本。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莫淦森指街坊才是地區工作的根本。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莫淦森現時主要在中環及半山一帶做地區工作,聆聽市民有關環境、衛生及交通等地區訴求。

在醫院工作時也會接觸到投訴者,但莫淦森指兩者的工作始終有分別,「最大分別是現時的工作可主動接觸市民,再將他們的訴求直接向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反映,如最終解決問題,成功感會大許多。」

被問到短短的地區工作日子有什麼難忘之事時,莫淦森指起初做街站無人認識他,到做了一個月後,有街坊主動向他說早晨,更有一名穿西裝的男士送他咖啡並簡單說了一句:「辛苦了。」

莫淦森認為,地區工作便是要建立關係,而從前的工作較少這些機會,「在醫管局工作時,每次幫完投訴者,關係便完了。」

他體會到,地區問題應是由街坊提出,「有時一些情況你以為是問題,街坊卻不覺得是切身問題,所以街坊才是地區工作的根本。」

處理玻璃箱 反映區務靠民智

莫淦森再舉例指出,約兩個月前一對居於中環半山的夫婦向他反映,區內一個玻璃回收箱沒有了,於是他便找承辦商問個究竟,對方指由於該回收箱常被人當成是垃圾箱並堆滿垃圾,因而將之收起。

莫淦森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做街站,詢問居民意見,又與承辦商一同視察區內環境,承辦商終在數星期後於七八個地方設置玻璃回收箱,「這次經歷說明了自己的工作有即時作用。」

莫淦森認為,有時市民工作太忙,有問題也未必主動聯絡政府,政府部門也未必主動發現問題,因此地區工作十分重要。

被問到將來有否當議員的意願時,他指這是長遠的事,且要交由黨決定,但有機會更進一步地服務市民,他必定義不容辭。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