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雄安馬家寨傳統造船業|船模賣出船價錢

2018-07-07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顧大鵬)「一隻不足10公分的鷹排(漁鷹船)船模,因材質不同能賣2500至5000元(人幣,下同),趕上製作一條鷹排的市價」。雄安新區唯一傳統造船非遺傳承人姜琳祥,這位馬家寨村80歲的老匠人,談起兩年前這件事仍然很興奮。那一年,他率領本村幾個老夥計,一口氣做了近百條船模,賣了20多萬元,相當於5年排船的收入。他對記者說:「做夢都想不到,原本是送親戚朋友家哄孩子的小玩藝兒,而今變成一個新行當和一門新生意」。

姜琳祥向記者展示一種生產工具模型——提水龍

姜琳祥向記者展示一種生產工具模型——提水龍


雄安新區安新縣馬家寨,是中國北方唯一一個世代以排船(造船)為生的專業村,老匠人姜琳祥說:「馬家寨排船樣式有上百種,有30多米長專事捕撈的大型海船;有20米長專事漕運的對槽和艘子;更多的是供白洋淀人勞動和生活的四艙、五艙、六艙;供當地人漁獵休閑的工具,主要有鷹排子、鴨排子、槍排子」。

為客戶製作第一隻船模

姜琳祥說:「馬家寨排船代代相傳,沒有圖紙,也沒有模型可供參考,全憑一代代老匠人心傳口授」,他說:「製作第一隻船模純屬意外,那是1965年秋天,當時他所在五四群眾社接到北京懷柔水庫10條運輸船訂單,來洽談業務的人員要求做個模型帶回去給領導看。這單業務交工後,送到北京的模型,輾轉到天津造船廠工程師劉萬成手裡。劉萬成也是馬家寨人,他把這船模做了切割,繪製了白洋淀造船史上第一張剖面圖。他說:「如果這隻船模保存到今天就成寶貝了」。

姜琳祥製作的船模——一帆風順

姜琳祥製作的船模——一帆風順

雄安新區文化學者冬子李介紹,民國時期,馬家寨村有「東興」、「永順」、「兩益公」等8大造船坊,還有數不清的家庭作坊。在這個小村裡,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十來歲的娃娃,排船人人都有一手,無論錛鑿斧鋸,還是撂線放木,都身懷絕技。抗戰時期,也曾為「三小隊」和「雁翎隊」排船,支持抗日戰爭。1949年後,國營安新縣造船廠90%以上的工人都是馬家寨人。上世紀90年代,大部分船廠倒閉。

小船模扮演大角色

姜琳祥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唯一一位傳統造船非遺傳承人。2015年,河北大學教授李濤來馬家寨尋訪非遺,請姜琳樣和他當年的老夥伴打一條四艙漁船,放在大學裏供師生做教研。

今年春天,姜琳祥(左二)與家人共同謀劃,如何讓小船模在雄安新區新區建設中扮演大角色。

今年春天,姜琳祥(左二)與家人共同謀劃,如何讓小船模在雄安新區新區建設中扮演大角色。

姜琳祥說:「當時有一種告別排船生涯的儀式感,心裏有點難過。沒想到幾天後,安新縣一位縣領導找到家裡,請我做一批船模。當時心裏還納悶,縣裡工作這麼忙,領導怎麼還有心思玩這東西?後來才明白縣裡要發展大旅遊,小船模也要扮演大角色」。

那一年,他率領幾個老夥計,一口氣做了近百條船模,賣了20多萬元,相當於5年排船的收入。他說:「做夢都想不到,原本是送親戚朋友家哄孩子的小玩藝兒,而今正在變成一個新行當和一門新生意。一隻不足10公分的鷹排船模,因材質不同能賣2500至5000元,趕上一條鷹排的市場價」。

馬家寨工匠三絕活

姜琳祥說,馬家寨工匠有三個絕活。一絕是「量材使用」。買樹時,一看樹葉有無「焦梢」,如有焦梢,樹的根部可能腐空;二看「樹疤」是干疤還是水疤,干疤無礙,如是水疤,則樹質有毛病;三看樹皮,光潤美觀,樹質就好,如有樹龍,則有裂縫,不可用。伐樹時隨彎就彎取材,絕無浪費。

二絕是「甩線一手准」。 一般木匠只能放直線,而馬家寨的工匠則量材使用,可根據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線。安新縣藝術家王迦梁開玩笑說,這些工匠是最早運用圓周率和微積分的馬家寨人。

三絕是「放印子」,即給船打補丁。先將船體上損壞的部分用工具剔掉,洞孔自然成不規則狀態。然後,船工選一塊合適木料,不量尺寸,單憑目測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準是嚴絲合縫。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