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招國偉料輪候期超6年 柯創盛倡公私營七比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 實習記者 嚴杏意)市民對公營房屋需求殷切,但房委會日前最新公佈數字顯示,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出現「插水式」下跌,2022/2023年度將會跌至新低,僅得1.48萬個單位。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承認未來5年至10年公屋供應量與長策目標有距離,估計未來公屋輪候時間會再延長。公屋聯會及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柯創盛則認為,若新發展區的房屋項目因為地區爭議延遲,往後數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並不樂觀,建議政府在改劃時盡量照顧地區需要,長遠應研究將公私營房屋比例可由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
在樓價高企下,市民對公營房屋需求持續,公屋申請錄得近28萬宗,平均輪候時間超過5年,突破歷史新高。最新一期居屋三個屋苑,更接獲15.2萬份申請表,超額認購33.3倍,公屋聯會更預計,今期居屋在10月重啟申請後,申請宗數將會突破20萬宗。
然而,房委會日前最新公佈數字顯示,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將「插水式」下跌,2022/2023年度將會跌至新低,僅得1.48萬個單位,較2021/22年度大跌4,400個,跌幅主要來自資助出售單位減少,只得1,500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出席一場諮詢論壇後表示,該年度只有1.4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是未來5年內數量最少的一年,但數字上亦未算是「大滑坡」。他承認未來5年至10年公屋供應量與長策目標有距離,而未來預留興建公營房屋土地可提供的237,000個單位,同樣未達目標,估計未來公屋輪候時間會再延長。
地方續現爭拗礙房屋供應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上屆政府已面對覓地困難問題,加上地區上有阻力,預計將來公營房屋供應將會更嚴峻,不容樂觀。
他指出,政府未來的房屋供應量,要視乎多個大型新發展區項目的進展,但新界東北或洪水橋等新發展區,都涉及收地爭議,發展時間表容易產生變數,如果地方上持續出現爭拗,將影響房屋供應。
招國偉指出,現時不少公屋申請者輪候5年至6年,當他們獲編配單位,平均輪候時間絕對會超過6年,若政府可大幅度增加土地供應,有望紓緩日益惡化的輪候情況。他建議政府調高公營房屋比例,加大力度提高供應,而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將9幅私樓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並表明公私營房屋比例可由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可見政府有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招國偉又指,建屋必然提高當區人口密度,地區人士擔心交通和社區配套難以應付,政府要盡量配合地區需要,甚至可訂定重回「三年上樓」目標的時間表,說服當區居民接受建屋計劃,「當然地區也要作出諒解,大家是否希望下一代都要輪咁耐公屋?」
他又說,公私營合作興建公營房屋的建議,或有助加快建屋進度,值得考慮。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柯創盛表示,對房委會最新供應數字「插水」式下跌感驚訝,建屋進度追不上,原因包括諮詢需時、土地改劃受阻等多個不明朗因素,擔心2022/23年度後幾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會更難追到目標,促房委會明確交代之後建屋計劃的細節。
倡租津予逾3年「等樓人」
柯創盛認為,政府在改劃土地作建屋時,應照顧地區需求,「唔好為求達到建屋目標,忽視對當區居屋帶來的困擾。」他並建議,政府應撥出更多「私樓地」來興建資助房屋,並透過預售樓花盡可能彌補供應缺口。同時推出短期措施,包括為輪候公屋逾3年人士提供租金津貼,主動提供臨時用地協助社會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以及容許未補價的居屋透過社福機構出租給基層市民。
樓價高企:重推租金管制 加速建過渡屋
有關注團體表示,若公營房屋建屋供應量持續落後,會令更多公屋申請人要輪候更長時間,在私人市場租金高企的情況下,或會變相引起社會問題。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近年公屋輪候時間急升,「多咗成年」,即使是大家庭申請者,亦無法達到「三年上樓」目標,單身人士上樓更加是無了期,協會處理過最嚴重的個案中,30多歲的申請人輪候公屋十多年仍未獲派屋。
施麗珊指出,在樓價高企之下,業主不停加租,但基層市民薪金升幅追不上,容易衍生家庭和社會問題,甚至導致非法行為。她認為政府應限購物業數量以調控樓價,並重推租金管制,以及以差餉優惠鼓勵業主出租單位予基層人士。
施麗珊又認為,現屆政府在過渡性房屋上有突破性思維,但「雷聲大雨點小」,建議政府加大力度,協助社福機構推出更多過渡性房屋。
黃遠輝:唔增供地樓價會更癲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於元朗舉辦第三場公眾論壇,會上焦點集中於填海問題。有市民質疑,增加土地供應後樓價將依舊高企,市民仍無法負擔。小組主席黃遠輝回應指,不敢說增加土地供應後樓價就會回落,而小組亦無法控制私人市場如何使用土地,但若不增闢土地,情況只會比今天更差。
合理賠償龍鼓灘受影響居民
論壇上有多名自稱龍鼓灘村民到場反對填海,他們指本身該區就發展大量工業,是「已不適宜人居住」 ,質疑填海會進一步令環境及空氣污染惡化,使村民健康受到威脅。當中村民鄧小姐指,因為家中鄰近工業區,自己一天在家都要拖4次地,質疑小組有沒有親眼見過黑色的塵。
另一名新界西市民湯先生表示,政府一直對新界西有歧視,將所有不討好和厭惡性的東西都推到該區,如焚化爐和堆填區等,反之一些主題樂園和碼頭之類的事卻不見會發生在新界西,他建議政府要改變落後的思想,否則會招來反感。
青衣先增交通容量再增屋
對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副主席黃澤恩形容是「不幸」,他假設日後如果要填海,龍鼓灘等地會有望重新理順整體佈局,提升社區環境。黃遠輝在會後亦表示,他理解部分龍鼓灘居民反對填海計劃,但指填海計劃須經過城規會、環評報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的批准才能通過,而這些法定程序能保障生態環境和確保受影響居民得到合理賠償。
有青衣居民反對填海,指本身青衣的交通就不太方便,形容大多居民是「灰姑娘」,要早早歸家,因為夜晚無車返家。對於增加房屋供應可能引起的交通問題,黃澤恩表示,政府曾向小組提及,考慮先增加區域的交通容量後,再增加住屋供應。
小組成員何喜華表示,自己並不是百分百認同政府建議,例如現時評估缺少用地1,200公頃,實際是需要更多土地。他說,現時有3萬多名長者輪候安老服務,其中6,000多名長者在輪候過程中離世。他續指,兒童及醫療服務用地同樣有短缺情況,不單住屋問題要解決,亦要盡力向政府反映市民需要。
在居屋轉售限制的問題上,黃遠輝相信大家都同意收緊限制,舊居屋補價放售的數量相對少,反映大部分居屋以自住為主,轉售限制對他們影響不大,但他認為要同時顧及買家,一旦經濟環境有變時,要平衡可能有需要放售套現的情況。
黃遠輝並指,專責小組將在8月中進行電話隨機訪問,抽樣訪問市民有關土地供應的問題,預期最終能夠收到3,000份有效問卷,並趕及年底前將報告遞交給政府。
責任編輯: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