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老闆跑路 資金去向不明 P2P網貸行業何去何從

2018-08-01

【文匯網訊】據中國之聲報道,最近P2P網貸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大調整。老闆跑路、員工舉報等戲碼不斷上演,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平台,到動輒百億規模以上的網貸機構;從平台的投資人,到貸款平台的借款人,整個圈子最近問題不斷。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整個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有媒體統計,從6月份開始網貸行業連續爆出問題,7月份達到高潮,前25天就有200多家平台出了狀況。有的老闆跑路,有的提現出現困難。7月18日,上海的聚財貓平台發佈公告,稱由於合作的多個資產方出現逾期,影響平台正常運營,不得不暫停平台業務。不過他們承諾「不跑路,不失聯。」

但就在承諾的背後,是上海警方將嘗試跑路的聚財貓實際控制人薛亮控制。目前聚財貓的用戶們還在焦急地期盼平台方能給他們一個說法。

投資者何女士告訴記者,她現在有40多萬無法提現:「我是無意中在網上搜索到的。那個時候P2P『爆雷』的挺多的,看它有合法資質,而且口碑也挺好。我這兩天在準備材料,然後送給上海警方報案。對於老百姓來說,這很痛心,因為畢竟是我們辛辛苦苦積攢的錢,放在裏面也是希望改善生活。」

給出問題解決方案的平台,情況也並不樂觀。前不久出現問題的青蚨集團P2P公布了回款方案,卻一直無法解釋資金究竟去了哪裡。投資者小李說,平台在發佈方案之前讓投資者提問題,「我們一共提了36個問題,然後方案立馬就出來了。我們希望他回答資金都去哪兒了,他說如果有需要的話會公開,但到現在都沒有公開。」

回款方案公布後,卻讓投資人高興不起來,他們發現錢拿不了多少,甚至還要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償還。小李質疑,平台都倒掉了,還要這股份有什麼意義?「前50%要求11月份才兌付,只兌付50%的1%,也就是投資100萬按基數50萬來算,第一個只能返回1%,也就是5000塊錢。後50%要求3年以後兌付,不是兌付現金,而是轉成股份制,萬一弄成股份制他要是賠了的話大家還是沒錢。」小李說。

對多數平台來說,全額拿回本金只能是夢想,能兌現部分,已經是難得。更多的平台投資者們甚至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結局。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已經有236家P2P網貸平台相繼出現兌付困難、清盤、實際控制人跑路等風險事件。僅7月上半月P2P風險事件涉及待還本金已經在400億元以上。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葉大清梳理,近期出現風險事件的網貸平台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類型的問題平台大概佔比80%,它們存在自融、假標、活期、有資金池等不合規行為,這些平台不能算是真正合規的P2P。第二種類型的問題平台大概佔比10%左右,這些平台貸款端或者資產端的風險控制能力比較薄弱。第三種類型的問題平台主要是期限錯配,最近因為投資人的退出而有一些流動性的危機。

這三種情況為什麼會聚集到6、7月這個時間點上一同出現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過去幾年網貸的行業規範沒有完全到位,陸續的清理整頓使得更多問題平台暴露是原因之一。

當前環境下,還有越來越多的借款人主動逾期,甚至有渾水摸魚者惡意煽動投資人到期不還款,也催生了暴力催收等情況的蔓延。使用「704校花貸」的學生就遇到了「還錢不認賬」的窘境。按照規定,學生在借款後,以平台提供的兼職來還款,然而,有學生反映,平台上的兼職越來越少,貸款面臨即將到期還沒還完的問題。也有學生說,自己已經還完了貸款,但平台沒有記錄,仍通過打電話,上門等方式催款,「我說我已經做完了,他們那邊後台登記不對。後面就一直沒有打電話了,直到我收到法院傳票。」

除了法院傳票,有的學生還受到了人身威脅,討債公司不停地給他們打電話,甚至開始人身威脅:「一開始是用徵信威脅我們,然後說要來學校找我們,說他是什麼黑社會的,也認識很多人,知道我們家住在哪,還把我們的身份證照等都發到了學校的貼吧上。」

除了當事人,討債公司甚至通過APP獲取了債務人的通訊錄,挨個按照通訊錄打電話騷擾,讓人不堪其擾。山東的黃先生因為朋友欠款,自己卻收到大量騷擾短訊:「內容就是什麼生啊、死啊之類的,咒我家破人亡。署名就是我朋友的名字,號碼不認識,每次都更換。」

債權人貸出去的錢要不回來,發愁;債務人還了錢還被催收,鬱悶;毫無關聯的人因為債務「躺着中槍」……P2P網貸行業怎麼了?

最近被指老闆跑路的廣州禮德財富,曾經帶着層層光環,評級機構A級,領導進入各種協會發言,卻在今年7月,一夜之間老闆突然跑路。熟悉情況的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告訴記者,不光是投資人,禮德公司的員工也被騙了:「高管、財務、風控的這些人員都在其中,他們自己也投了一千多萬進去。據我了解,投的最多的部門是財務部門和風控部門。」

方頌認為,P2P模式從普及至今已經有較長的時間了,但是全國性的監管、牌照發放一直是「狼來了」,等了好幾次也沒見到。這期間,整改不到位、不整改的反而佔了便宜,違規P2P也愈發瘋狂。

在行業內部,也有不少企業期盼着監管的到來,監管能讓誠實守信的企業有據可循,讓行業內的「李鬼」現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的平台原本就不屬於真正的P2P,而是龐氏騙局,他們借款的傾向不明確,借款的合同不透明。另外一些可能是比較小型的平台,不太有豐富的風控經驗和運營經驗。這是整個行業不斷凈化、「劣幣」被驅逐的一個過程。隨着監管目標和規範以及具體細則的不斷明確,整個行業的合規平台會越來越凸顯。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