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3日在故宮舉行。自此,在經過兩年零八個月的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後,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根據養心殿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養心殿將再次開門迎客,屆時開放面積將從過去的30%達到80%以上。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於3日下午登上養心殿屋頂,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取出屋頂正脊內的寶匣,這標誌著修繕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養心殿寶匣外部畫有彩色祥龍圖案,是紫禁城第一個被發現的彩繪寶匣,比其他宮殿素面寶匣更精緻。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作為「鎮物」。該寶匣將在工程完工後放回原地。
單霽翔表示,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故宮博物院將始終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築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築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傳承」的三大原則。將研究精神貫穿始終,專家指導貫穿始終,人才培養貫穿始終。修繕過程中,故宮將對養心殿各類古建築(包括文物建築、影壁、牆、門、院落地面與排水系統)的空間特徵、材料、結構、構造、歷史文獻、營造技藝進行完整記錄、系統研究和科學修復。並在此過程中建立優秀工匠檔案,彌補古建築修繕、管理人才的缺失和傳承斷檔問題。
談及該項目的目標,單霽翔表示,既要減少對古建築不必要的擾動,又要保持該建築完整和健康的狀態;既要滿足對外開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築的歷史性、真實性得到充分體現。故宮博物院力求通過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嘗試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管理與技藝傳承之路,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提供典型範例。
單霽翔介紹,到2020年,養心殿的開放面積將從過去的30%達到80%以上。中間的殿堂仍是原狀陳列,兩邊的展室將用於與養心殿相關的文物的專題陳列。此外,還將開放室內參觀路線,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
另外,故宮還在永壽宮舉辦《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兩年多來故宮博物院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所做的工作。展覽內容涉及養心殿研究的古建築勘察、宮廷文化研究、文物科技修復及藏品研究等多方面。
據介紹,養心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清朝十二位帝王中有八位曾經在養心殿居住執政。而不同時期它又兼具造辦處、理政、居住、讀書、禮佛、賞玩、禮儀等功能,這裡的建築空間特點集中體現了清帝「內聖外王」的治世理想與人文修養。除此之外,養心殿還是多民族藝術融合的結晶。養心殿主體建築是明代官式建築的遺存,殿內裝修則引入了滿族的炕上文化,並利用自西方傳入的繪畫,開創清廷獨有的藝術形式「通景畫」。不僅如此,康熙皇帝也曾在養心殿西暖閣學習西方數學、幾何等知識。所以,養心殿還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科學交流的歷史見證。
香港捐資1.8億元助力「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3日在「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上表示,故宮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近年來獲得諸多機構和人士的慷慨捐資。其中,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世茂集團分別捐資1億元(人民幣)和8000萬元(人民幣),用於「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
據單霽翔介紹,關於「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由陳啟宗先生擔任主席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資1億元用於支持該項目中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由許榮茂先生擔任董事局主席的世茂集團,也向該項目捐贈了8000萬元。這些資金的支持,極大地推動了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開展。另外,內地著名書畫家崔如琢先生捐贈的1億元中,有4000萬元被用於養心殿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為此,故宮博物院於2016年12月設立了「建福榜」以資紀念。
單霽翔曾表示,香港是充滿人文關懷和社會關愛的城市。陳啟宗、許榮茂、楊釗、香港賽馬會等先後捐助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數十億資金。他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盡其所能地保護國家的歷史文化。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