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每年9月22日,伊朗都要舉行閱兵儀式紀念「兩伊戰爭」,今年伊朗南部的胡齊斯坦省首府阿瓦士的閱兵儀式上發生了嚴重的恐怖主義襲擊,造成了至少29人死亡。
伊斯蘭國和伊朗的阿拉伯民族分裂主義組織「阿拉伯愛國民主運動」宣布對恐怖主義襲擊事件負責,然而,伊朗並不「買賬」,伊方認為幕後指使是針對伊朗的地區大國和全球大國。
中東地區不僅是恐怖主義的淵藪,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伊朗在去年6月份也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恐怖主義事件,17人死亡,43人受傷。而此次空襲,規模遠大於以往;選擇閱兵儀式,也是對伊朗的「羞辱」。
伊朗並不認為伊斯蘭國以及民族分裂主義組織會發動這樣的恐怖主義襲擊,當然,這兩個組織宣布負責,主要的動機在於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伊朗認為,兩個海灣國家招募了恐怖主義分子,外長扎里夫在社交媒體表示,一群由外國政權僱傭、馴良、武裝、資助的恐怖分子對阿瓦士發動了襲擊。伊朗革命衞隊認為,恐怖主義組織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同時也與以色列的摩薩德和美國有關聯。
到底誰是這次恐怖主義襲擊的真兇,短期內幾乎難有一個各方可以接受的真相。伊朗召見了英國、荷蘭和丹麥駐伊朗大使,認為這些國家收留了對伊朗發動恐怖襲擊的組織成員。
對於伊朗來說,如此大規模的恐襲並不多見,而在中東秩序處於急劇轉變和調整的時刻,這一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可能意味着頗有威脅意味的轉變,伊朗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安全形勢。
從伊朗的國家戰略來看,地區形勢劇變,伊朗有機會,也有挑戰。從敘利亞到也門,伊朗的攤子鋪得比較大,如何進行戰略收縮和調整是當前的主要挑戰。與此同時,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且對伊朗恢復了一部分經濟制裁,伊朗面臨來自地區和全球的雙重壓力。
可以看到此次的恐襲超越以往,包含多重外交和戰略隱喻。一是,伊朗成為恐怖主義襲擊的對象,但來源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說難以確定的;二是,伊朗更偏向將這次恐怖主義襲擊界定為地區博弈的延續,也就是美國以及海灣國家對伊朗發動的非常規戰爭;三是,伊朗的安全形勢會更加嚴峻,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正在重建1979年以來的反伊朗陣營,反過來,伊朗在最近一年中,地區影響力大有擴展,現在也到了一個轉折點。
伊朗閱兵儀式的恐怖主義襲擊引發了外交和戰略的擾動,這既是中東地區秩序劇變的徵兆,也將是伊朗安全形勢的一個拐點。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