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兔兒爺是一隻『兔兒』,『爺』是老北京對人的尊稱。」北京泥塑世家「泥人韓」第四代傳承人韓寶才說。從曾經消失在大眾的視野,到近年來成為北京中秋節的形象大使,兔兒爺見證了老北京傳統文化的復甦。
「老北京的中秋節一定會有兔兒爺。」韓寶才的兔兒爺作品被擺在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兔兒爺山」上。從21日至24日,他製作的兔兒爺在這裡得以呈現。
作為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彩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中秋節期間擺在月壇公園的兔兒爺吸引了諸多遊客拍照,一個個身著綵衣的兔兒爺雄踞在黃虎、白象、十二生肖等身上。「今天還有個英國的小伙子特意帶著爸媽來這裡看『兔兒爺山』!」張忠強說。
韓寶才向記者講述兔兒爺的傳說,相傳有一年北京城發生了傳染疾病,嫦娥的玉兔醫治好了百姓,於是老百姓用泥來塑造、紀念它,這一習俗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今年82歲的關先生得知月壇公園有兔兒爺特意趕了過來,「小時候一到八月十五前後,大街小巷都是賣兔兒爺的,還有用小推車推著賣的。」他說。
過去,老北京東安市場、前門五牌樓、東四等地在中秋節前半個月就有售賣兔兒爺的攤子,攤兒上有一個樓梯式的木架,上面擺滿大大小小的兔兒爺,這就是「兔兒爺山」。
北京民俗博物館館長曹彥生說,兔兒爺作為老北京中秋節民俗的標誌之一,展現了民間藝人別具慧心的創造,以及北京人浪漫的心性和樂觀幽默的性格,為團圓佳節增添了浪漫色彩和歡樂氣息。
曾有一段時間,兔兒爺等傳統老北京文化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但近些年,作為北京中秋形象大使的兔兒爺又回來了。
今年中秋假期,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民俗博物館、月壇公園等都把兔兒爺作為京味兒中秋民俗體驗的重要項目,故宮博物院還發起「文化遺產喚醒計劃」,邀請明星直播繪製兔兒爺……
「之前好長時間沒看見兔兒爺了,現在看見它們就看到了童趣。」關先生站在「兔兒爺山」前,端詳著姿態萬千的兔兒爺,陷入深深的回憶。
在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兔兒爺山」下,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的韓嘉桐正在給手裡的兔兒爺繪上紅色。他說:「紅色是中國的傳統喜慶顏色。」
說起兔兒爺,在學校看過紀錄片的韓嘉桐向記者介紹起了兔兒爺的歷史起源和傳說故事。他說,學校很重視對同學們的傳統文化教育。
如今,張忠強把精力放在了小學手工藝專業教學上,每週12節課。現在還有幼兒園邀請他去給孩子們介紹、展示手工藝。
中秋節,在北京民俗博物館,除了兔兒爺外,祭月儀式、猜燈謎、做燈籠等老北京中秋習俗也被一一呈現。在月壇公園,張忠強的攤位旁,還有鼻煙壺、京劇臉譜等北京傳統手工藝品的攤位,它們都在介紹著北京的傳統文化。此外,西城區還圍繞節日民俗、非遺元素推出西城區傳統節日「節語者」,闡釋習俗,傳承非遺。
「這幾年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比以前多了。」張忠強認為,只有留住傳統文化和手藝才能實現文化自信。「我希望兔兒爺的製作手工藝能延續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兔兒爺。未來,我想開一個兔爺兒博物館。」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