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科技日報報道,11月9日,騰訊在慶祝20歲生日之際公布了一件大事——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科學家,共同發起設立「科學探索獎」。騰訊基金會將投入10億元的啟動資金資助該獎項。
一個旨在為青年科學家雪中送炭的獎項就此誕生。「科學探索獎」的獎勵對象年齡上限為45歲。每年將有50人獲獎,獲獎者將連續5年獲得每年60萬元的資助。
從參與捐助「未來科學大獎」到「科學探索獎」,騰訊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探索越走越遠。「一些科學家朋友在和我聊天時,經常會說到目前科技獎勵中的一些弊端,比如很多獎項是錦上添花,而且,科學家的薪酬和能力不匹配,導致商業公司通過市場化的薪酬機制挖走很多人。」馬化騰說,「所以我們想,能不能支持青年科學家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探索。」這正是騰訊基金會設立「科學探索獎」的初衷。
之所以對這些問題敏感,是因為站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前沿的騰訊日益意識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產業的升級換代,尤其是互聯網的升級換代很多來自基礎科學的突破,要推動整個行業和產業的發展,基礎科學的投入非常重要。」馬化騰說。
科學家們對這一尚在籌備中的獎項充滿期待。它將激勵中國青年科研人員追求更多改變世界的重大科學發現。「不少獎項是對已有成果進行獎勵,而『科學探索獎』獎勵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從事的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科技的未來可能,鼓勵探索,激勵未來,是這個獎的主要目標。」騰訊基金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需要有自己原創的發現和發明,才能引領中國往更深更高發展。『科學探索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支持在中國工作的優秀科技人才,為我們國家的發展,為中國引領世界作出重要貢獻。」饒毅說。
人們還希望該獎項能為科技獎勵和評價機制的改變做出些嘗試。「科學探索獎」發起科學家們表示,該獎項的評審將堅持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的原則,真正讓評審機制、流程和評審結果由「科學家們說了算」,本着寧缺毋濫的原則,所有科研成果不以商業訴求為目標。
「希望能通過設立這個獎項,確確實實地找到一批有膽魄的年輕人。」施一公說,對這批年輕人的評價,不應該是發表了多少篇文章,影響因子是多少,有多少人引用他們的文章,而是讓評委來判斷,看他們在科學前沿的突破,有沒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是不是在一個領域裏起到了引領作用,把人類的未知往前推近了一步。
「科學探索獎」還將成為現有科研項目的重要補充,是青年科學人員安心搞科研的有利保障。據騰訊基金會有關負責人透露,「科學探索獎」的資金完全由科研人員自主支配。
「生活壓力,特別是房子已經在干擾這一代青年科學家的生活和工作了。科學家也是人,如果每天走進實驗室,做實驗、想思路、和學生討論數據的時候,腦子裡還在想這個月房貸怎麼還,房租怎麼付,小孩去哪裡上小學,他怎麼可能從容不迫地做科學。」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立銘認為,通過給予個人資金支持,讓優秀的年輕科學家們安頓好自己的小日子,從容不迫、安安心心地工作,把他們的熱情和智慧專註在熱愛的事業上,他們作出的貢獻最終定將反饋給社會。在他看來,「科學探索獎」或是一種嘗試。
更為深遠的意義是,「科學探索獎」或將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基礎研究。據了解,科學探索獎的獎勵經費將採用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不求商業回報,並將長期運營下去。同時,騰訊基金會還會舉辦各類圍繞「科學探索獎」的活動,助力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叉學科交流平台。「一家企業的力量有限,我們希望更多企業加入進來。」騰訊基金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支持青年科學家能夠從容不迫地生活和工作;支持他們激勵並凝聚起更多科學家,自下而上建立全新的科學文化;支持他們成為中國公眾心中的科學偶像,讓科學有溫度、有吸引力。」這是王立銘對「科學探索獎」的一點小小期待,也是眾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聲。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