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去槓桿嚴監管低回報 創投基金募資難套現

2018-11-22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2018注定是中國新經濟產業轉折之年,一邊是境外上市熱潮掀起、一邊是接連倒閉冷風勁吹。而在此其中,募資困難的創投基金成為新經濟變局中,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年初以來,在宏觀去槓桿、監管政策趨緊、資本回報率下降等因素共振影響下,內地一級資本市場提前入冬,創投資本在加快套現步伐的同時,亦收緊對創企項目的資金投入。

據內地股權投資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外創投機構共新募集261只可投資於內地市場的基金,其中,披露募集金額的234只基金新增資本794.6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大降44.1%。由於在過去十年裡,內地創投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募資金額出現縮水實屬罕見。有分析稱,創投資本已開始出現「退燒」前兆。

進入下半年,錢緊勢態仍然持續。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披露募集金額的109只創投基金新增資本351.09億元,環比再降29.5%,同比降69.9%;平均募資規模3.22億元,同比下降52.8%。

銀行輸血渠道受限

啟明創投合夥人梁顈宇指出,造成募資困境有多重原因:去槓桿使得市場流動性告別寬鬆,金融監管政策也日趨嚴格,勢必加大創投機構的資金壓力。

早在今年1月份,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佈《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與《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私募創投的資本供給、投資人專業性、風險管理與經營合規性的要求定下明確標準。

《資管新規》後於4月份正式發佈,銀行以有限合夥人身份出資私募股權基金受到限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也被嚴格禁止。

梁顈宇表示,不僅是銀行的「輸血」渠道受阻,保險、上市公司即個人投資者也隨之變得保守,創投基金的資金供給量急劇減少。

同時工商總局等部門的監管力度亦在加強。據梁顈宇反映,內地一向規定單只私募基金投資者累計人數不得超過200人,但無明確闡釋計算方法。一些地方政府近期加強對投資者的背景審查,由於不少大型創投基金的資金都是來自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家族信託等,若嚴格追溯,則難以滿足200人上限的要求。

雪上加霜的是,即使能夠成功募資,新基金註冊也成為難題。今年內地P2P網貸接連爆煲,部分地區為防範金融風險擴大,暫停了「投資類」主體的基金註冊。「即便能夠找到註冊地,創投基金註冊要求有資金託管銀行,但目前風聲鶴唳,也不是間間銀行願意做。有創投機構甚至碰到提供受資企業社保記錄的要求,以防有心人把資金劃給空殼公司。」梁顈宇例數創投基金今年遇到的種種不易。

由於募集金額大幅收縮,多數創投基金已是「入不敷出」。興業研究發佈研報顯示,創投基金今年一季度與二季度的淨現金流(募集金額+退出金額-投資金額)皆為負數,分別為負1202億元和負1570億元,為2000年以來的新低。以單季度淨流出1000億元的規模測算,若無大量新增募集資金補充,四年內創投機構的現金流會消耗殆盡。

基金放緩投資節奏

在10月下旬舉行的投資年會上,光大控股首席執行官陳爽透露,面對募資這個全行業難題,公司正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做出應對。今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在海外市場募資超過20億美元,旗下數只美元基金均為期內募資帶來重要貢獻。但他亦坦言,今年公司的整體策略是適當放緩投資節奏。

興業研究分析師林莎則指出,在宏觀環境未見好轉之前,創投基金除了減少對外投資外,還要增加項目退出比例以補充現金流。過去憑藉短期「燒錢」換取創企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之間優勝劣汰的競爭會更加明顯。「當獨角獸企業的大額融資需求無法在一級市場中得到滿足時,選擇在二級市場上市是相對較好的選擇。」

不過,今年A股市場IPO過會率極低,港股與美股市場又出現大幅波動,上市退出的形勢並不樂觀。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直言,現實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是,很多新經濟企業的估值水平已經與二級市場同類企業估值形成倒掛,如果今後二級市場的估值水平難以提升,或者交易依然維持低迷態勢,那麼創投基金的變現與退出就難以實現。

他又稱,長此以往,創投基金的「價值」將大幅縮水,由於私募股權基金中有不少屬於「名股實債」,其中還存在兌付違約的風險。

陳爽亦感慨,私募股權基金在退出方面的情況可謂殘酷。今年市場對於創企的整體估值下降超過三成,無論選擇併購退出或上市退出,對於基金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

探針天使合夥人葛英姿預計,創投基金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迎來行業洗牌。今年創投基金募資困難,那些過去業績表現不好的創投基金難以募集到新一期的資金,會逐步被市場淘汰,資金會進一步向業績較好的基金集中。

事實上,現在有不少規模較小的早期創投基金關停。「中國創投行業的寒冬已經到來。」葛英姿如是說。

上市遇阻 併購退出增多

由於今年A股IPO發行監管趨嚴,對企業盈利能力要求提高,月度上會審核企業過會數量顯著下滑,創投基金在境內市場的退出路徑也因此受阻。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案例數量達到1363筆,同比下降48.9%。其中,被投企業IPO數量616筆,占退出總數量的45.2%,同比下降24.4%。

普華永道的報告也驗證了這一觀點。根據該行的市場分析結果,2018年上半年TMT(科技、媒體、通信)行業退出數量環比下降85%。其中,股權併購是主要退出方式,佔全部退出數量的47%。普華永道中國南部私募股權基金業務主管合夥人卓志成表示,上半年A股與港股近七成IPO跌破發行價。二級市場投資人對新創企業經營模式、獲利能力、合規性與成長前景等各方面的要求與早期投資人存在差異,使得私募創投投資人實現套利退出的壓力持續上升。

在此背景下,股權併購成為創投退出的有效補充。天圖投資行政總裁馮衛東指出,相比較IPO漫長的排隊上市等候期,以及嚴格的財務審查、業績的持續增長壓力,目前企業採取併購退出的程序似乎也更為簡單一些。按照過往案例,股權併購平均退出時間約4.5年,較IPO平均6.8年退出時間明顯縮短。

在10月底舉行的「中國基金業20周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致辭時稱,未來在推動基金業健康發展方面將做好五方面工作,其中第一條就是「鼓勵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積極參與企業併購重組、債轉股以及股權融資」。他表示,鼓勵各類各級政府管理的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和券商資管等設立股權併購基金,提升上市公司的融資便利,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有效防範股權質押風險。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