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岑志剛 高俊威)施政報告提出協助和促成民間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以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學院倡議,將分別位於茶果嶺、薄扶林、深水埗、赤柱和馬灣的5個地點的短租或閒置用地,改作過渡性房屋用途,合共可提供約700個單位。
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學院早前舉辦「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由6個研究團隊分別就5個地盤進行研究,以加快推動過渡性房屋供應。
涉及的5幅短租用地或閒置用地分別位於茶果嶺、薄扶林、深水埗、赤柱和馬灣,建議的6個過渡屋方案,合共可提供約700個單位。
其中位於深水埗欽州街及通州街交界的兩塊地皮,一塊現時被短租作臨時地盤辦事處及儲存用途,另一塊位於天橋底,作收費停車場之用。
研究團隊建議將地皮改建成5組預製結構的過渡屋,供應187個單位予獨身人士及單親家庭入住,並提供額外的社區設施及公共空間。由於停車場受天橋噪音影響,不適合作居住用途,可建作墟市提供零售服務。
赤柱交通方便配套齊
另一地點為赤柱佳美道5號前聖公會赤柱小學空置校舍,建議可分兩期發展過渡屋,首期建造18個有獨立廚廁的住屋單位,第二期則於1,250平方米的露天操場搭建兩至三層樓高的過渡屋,提供36個至46個單位,並可透過營運合作社飯堂和食品店,為社區提供廉價伙食。
團隊認為赤柱交通相對方便、配套亦齊全,加上旅遊業發展成熟,可提供本地工作機會;亦可透過計劃保育及修復有逾60年歷史的小學校舍。
馬灣舊村兩方案重新發展
團隊並建議將馬灣公園二期的馬灣舊村,重新發展成過渡性房屋社區。團隊提供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興建180個過渡屋單位,將前鄉事會會址改建成「文化旅宿」服務旅客,並將山坡上的村屋改建為長者康樂營及藝術家社區,交通方面會安排穿梭巴士,優先服務社區房屋住客。
第二個方案則可提供215個單位,以及興建50個至60個地舖單位作商業街,用作開設雜貨店或工作室,並發展市區農業。
深水埗、赤柱和馬灣3個項目已進入行動項目階段,研究團隊下一步會就初步概念性建議再作詳細研究,包括技術問題、發展成本和時間等,提出更具體的發展建議。
至於可提供67個單位的茶果嶺前四山公立學校,有團體正在短期租用,加上附近正在進行大型工程,目前環境不理想。
至於可建185個單位的薄扶林舊牛奶公司職員宿舍,則缺乏行車路接駁,在運送維修物料上有困難,也未能達到消防通道要求,故兩地暫未列入行動項目程序。
嘆部分良心業主專業知識少
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學院總監凌嘉勤指出,過渡性房屋可打破房屋市場劃分,以私人房屋資源提供公營房屋服務,認為值得推廣,惟過渡屋技術要求較高,對房屋安全、防火和衛生等要求嚴謹,不少良心業主專業知識不足,「即使想拎間屋出來做都唔識。」
他強調學院只是提出倡議,讓採用方案的非政府機構,在向政府申請撥款時能有所根據,又透露已有非政府機構表示有興趣。
長遠須大量建屋 解房屋問題
凌嘉勤續說,過渡屋只有紓緩作用,長遠要大量建屋才能解決房屋問題,但隨着近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估計未來有相當長時間需要過渡屋,認為政府應增撥資源,協助民間和非政府組織發展過渡屋,善用社會上的閒置資源。
士丹頓街6單位改作共享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政府上月公佈的施政綱領中,提及有關市建局士丹頓街/永利街(H19)項目的新措施。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指出,已放棄重建發展方案,改為復修樓宇和活化地區,於明年上半年更新方案後,再向中西區區議會匯報。而其中6個狀況較好單位當完成翻新後,將交予社聯營運共享房屋,為基層家庭提供過渡性住屋。
韋志成:放棄重建發展方案
韋志成表示,H19項目是前土地發展公司公佈的重建計劃之一,由市建局於2003年接手進行發展。市建局進行規劃設計時,一直與區議會和地區不同持份者保持溝通。規劃方案經歷數次轉變,隨着區議會和地區人士近年提出的新意見,包括建議市建局考慮以重建以外方式,在該區進行市區更新。
他續說,經審慎考慮後,市建局決定放棄推行原來的重建發展方案,改為引入樓宇復修和地區活化等手段,推展市區更新工作。市建局已於今年7月在中西區區議會上匯報此決定。
因項目在分區計劃大綱圖上仍屬「綜合發展區」,韋志成指出,市建局會於明年上半年將擬備的融合市區更新方案,向中西區區議會滙報,在取得支持後,政府便能按相關融合方案的土地使用及城市設計作考慮,以便向城規會申請修訂規劃大綱圖。
他指,城規會審批時,要經過法定公眾諮詢程序,就收到的公眾意見安排聆訊和審議, 最後將城規會的決定及公眾諮詢意見等資料,提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整項規劃程序一般需逾一年時間才能完成。
翻新後明年初交社聯營運
除為現存樓宇進行復修,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會翻新項目內已收購的住宅單位,作居住用途。其中位於士丹頓街60號至62號唐樓的6個單位,因狀況較好,故完成翻新後,會於明年初先行撥予社聯營運共享房屋,為現時居住環境惡劣而又正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提供過渡性住屋。
他又提到,為更具體掌握社區實際需要,市建局將委託顧問進行一項「社區融合」研究,了解H19項目蘊含的地方特色和歷史元素,還有不同年齡和階層居民的需要,從而建議活化方案及營運模式。
他指,考慮到H19區內有不少長者居住,日後搬入的家庭亦有長有幼,市建局在復修和翻新樓宇作社會房屋用途時,將與社聯商議促進長幼間建立跨代和睦關係,實現長幼共融的營運模式。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