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顧大鵬)今年87歲的王玉剛,說他是農民,他基本上沒種過地;說他是商人,他基本上沒離開過農村。他自嘲是「農民中的商人,商人中的農民」,他還信誓旦旦的說:「過了春節要到山西弄幾十頭牛回村,養半年倒一下手,賣到北京房山,就能掙個十幾萬元(人民幣,下同)」,在河北易縣碾子溝村老石匠王玉剛看來:「拒馬河畔上的農村,遍地都是黃金,只要肯付出,沒什麼不可能」。
從北京房山城區沿拒馬河溯流而上,至河北境內的拒馬源至少要經過一百次渡橋。房山十渡再過五座渡橋,就到了河北紫荊關的五渡,碾子溝就在五渡的岔口。雖然,北京房山與河北易縣相距不過百公里,但同在一條河上的河北老鄉,卻是北京親戚的救濟對象,這種狀況自1960年房山從河北版圖上劃歸北京那天起,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沒有改變。
拒馬河畔上有名的老石匠王玉剛從小就要強,他十幾歲從一渡走到一百渡,為每一個村莊打制石碾、石磨、石豬槽。王玉剛說:「一盤石碾要用半月的功夫,一盤石磨只需兩天。一盤石碾工錢45塊錢,一盤石磨工錢5塊錢」,他說:「房山石家營那一盤石碾最大,80個男人才把它拉回村裡」。
王玉剛有兩個弟弟,但對石頭一竅不通。他親手打製的石碾、石磨超過一百盤,集合在一起可以辦一個石藝博物館。「一盤石碾、石磨每年要維護兩三次,一次手工費也要幾塊錢,維護好這一百多盤石碾、石磨,就是一樁不錯的生意」。雄心勃勃的王玉剛沒想到,這門手藝還沒傳到兒子手裡,他的石頭夢想就被鋼鐵給粉碎了。
七旬轉行做豬倌
碾子溝所在的五渡,雖然比房山多了五道灣,但海拔卻相差近千米,房山一年收兩季,碾子溝一年只有一季的收成。王玉剛哥仨姐仨,再加上父母、爺爺奶奶,靠每人不足1畝的坡地,養活不了一個十幾囗人的大家庭。
王玉剛找到生產隊長問:「村裡缺不缺錢?」隊長說:「連買一瓶墨水都錢都沒有」,王玉剛問完就上山刨藥材去了。
「當時生產隊每天工值一毛八,我每天上交八毛,一月上交24塊,自己每月還剩100多塊,相當一個大戶人家一年的收入」。王玉剛在農村聯產承包前,有了上萬元的積累。生產隊散伙之後,他給兒子王路買了一輛解放牌汽車,父子倆合作搞運輸,兩天跑一趟房山,一趟能掙七八百元,這個生意直到北京房山的小煤窯關停為止。
王路是家裡唯一的男孩,他有四個姐姐一個妹妹,可是當姐妹們一個個出嫁時,才意識到家中的責任要獨自來扛。他原本計劃再買一部大貨車繼續往北京跑運輸,這時年近七旬的老爸卻勸他養豬,王路說:「賺不賺錢倒其次,那活又臭又髒,我不想幹」。
爸爸拗不過兒子,自己動手建豬場,這讓王路感到很不對勁,「乾脆就依了老爸一起干」。
八旬「變臉」放牛郎
今年48歲的王路對記者說:「當時想養三五頭豬,讓老爸有活幹,尋個開心,自己抽身還要跑北京。沒想到,光母豬就買回了60頭」,王路徹底被拴在了養豬場。
2011年冬天,豬得了口蹄疫,小豬死掉200多頭,王氏父子損失幾十萬,10年跑北京的積累一夜間付諸東流。王路想順水推舟,將僅有的2頭公豬10頭母豬一起處理掉。可是王玉剛老人認準的事,七頭牛拉也不回頭。王氏父子重新開始,趕上2012年至2016連續五年的好行情,最多的時候生豬年出欄近700頭,靠養豬打了翻身仗,而且帶動碾子溝形成了一個養豬產業,成為北京肉聯廠的重要供應基地。
去年春天,不服老的王玉剛第一次向歲月低了頭,他得了腦血栓,在醫院困了3個月,人好了小豬卻病死了100頭。這一年,非洲豬瘟實質性的影響了碾子溝的養豬業,北京肉聯廠第一次關上了合作的大門。王玉剛開始跟兒子合計轉向,把養豬的規模壓縮了一半,從山西購進了十幾頭黃牛,老石匠「變臉」放牛郎。這一年養豬賠5萬,養牛賺5萬,一年下來不盈不虧打了個平手。
「再向上天借三年」
碾子溝因村中古寺前的七盤石碾而得名,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古寺毀於一場大火,七盤碾子不翼而飛。20多歲的王玉剛,臨危受命打制石碾,開始了自己的石頭人生。
前幾年,鄰村發展旅遊業,要拉走村裡他親手打製的幾盤老石碾,談好了價錢,一盤1000元。王玉剛一屁股坐在碾盤上說:「一千再加個零也不賣」。
王玉剛後來得知,那七盤老碾子被打成碎石壘了梯田,他找到駐村第一書記王文坡說:他想「把那七盤老石碾在原地拼接起來」,還想「將自己親手打制上百盤石碾和石磨,按10比1做成微縮景觀」,再 「把山上山下的巨石群也保護起來」,在碾子溝「辦一個石頭博物館」,以此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老石匠想把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要在村裡辦一個石藝培訓班,可是動員了好幾回,一個學徒也沒招來。有一天,他把兒子王路叫到跟前,一本正經地說:「把城裡的孫子、孫女叫回來,讓他們帶個頭,把這門手藝接起來」。
王路一聽差點笑噴了,勸老爸說:「你吃點喝點,好好歇歇吧!」王路把老爸的話當兒戲,可是老爸卻是認真的。今年87歲的王玉剛老人,仍然堅持給前來考察的朋友義務當嚮導,陪遊人參觀紫荊關古長城遺址,講古燕人藉空中馬道抗秦的故事。王玉剛認真地說:「為建石頭博物館,再向上天借三年」。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