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攜手合作,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2019-03-06

【文匯網訊】「特區政府會不遺餘力,竭盡所能推動大灣區的發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上如是表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出台,繪就了美好藍圖,打開了發展空間,將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裝上新引擎。

建設大灣區貴在行動、重在落實。對於《規劃綱要》,香港特區政府怎麼看、準備怎麼幹?帶著相關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了林鄭月娥女士。

記者:如何認識《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對香港特區來說意味著什麼?

林鄭月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多年來,香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開放的市場,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和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在國際競爭力排行中名列前茅。然而,隨著全球和周邊經濟體的競爭加劇,香港傳統產業的優勢正在縮窄,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抬頭,香港面對的挑戰更加嚴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為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提供拓展事業的新空間、新機遇。香港必將抓緊這個難得的機會,主動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為自身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記者:在《規劃綱要》制定出台過程中,特區政府是如何參與的?有哪些方面的意見建議得到了體現?

林鄭月娥:自2017年7月1日以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參與《規劃綱要》的制定,包括全面參與草擬、反覆考慮文本。我感謝中央政府在此過程中非常重視並全面吸納香港的意見,香港社會各界的許多意見在《規劃綱要》中得到體現。港澳兩位行政長官首次能以成員身份出席中央領導層次的會議,本身已凸顯中央重視兩個特區在大灣區中的角色。我會好好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的身份,繼續向中央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

事實上,《規劃綱要》出台前後,很多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已經陸續推出。如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以參加國家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香港居民可申請港澳台居民居住証﹔在內地工作的港人,符合條件者將可免除個人所得稅。這些都說明香港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彰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大力支持。

記者:香港特區政府如何貫徹落實《規劃綱要》?與其他施政工作有無對接、如何對接?

林鄭月娥:香港特區政府會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及《規劃綱要》的指導方向,積極與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我在上任至今的兩份《施政報告》中,均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特區政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香港特區政府未來的重點工作包括:一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二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為優勢領域開拓發展空間﹔四是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五是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六是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聯繫和國際網絡,向海外推廣粵港澳大灣區,吸引資金和人才落戶大灣區,並推動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

未來,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中央部委、粵澳兩地政府及社會各界保持緊密協作,聚焦落實《規劃綱要》下的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更多領域開放和突破,加強區內城市互聯互通,攜手把大灣區建設為國際一流灣區。

記者:在大灣區建設中,香港特區的自身定位是什麼,有哪些優勢?與廣州、深圳等其他城市如何實現合作共贏?

林鄭月娥:《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其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這些工作都有利於打造香港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一方面我們是國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們擁有與內地不同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香港擁有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及優質的專業服務。在大灣區建設中,香港將會是積極的「參與者」「促成者」及「推廣者」,可以將國際聯繫經驗延伸至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內地九市,協助引進外資,也可以與內地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同時,香港的優勢可結合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廣闊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促進兩地的經濟發展。

記者:《規劃綱要》對香港改善民生有何幫助?香港同胞可從哪些方面感受到大灣區發展帶來的福祉?

林鄭月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的影響力遠超經濟範疇。大灣區建設除了可以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外,更能令大灣區成為優質生活圈,拓展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間,使大灣區成為香港廣闊的腹地。

自2017年8月起,多項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出台,涵蓋了教育、就業、創業和日常生活範疇。2018年8月推出的居住証政策,更為長期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居民提供了便利。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中央有關部委及粵澳兩地政府合作,落實《規劃綱要》中更多切實改善香港居民生活的措施,例如爭取積極研究大幅減少在粵港澳之間的通信漫遊費用、簡化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開立銀行戶口的手續、容許香港電子貨幣包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使用等,相關措施都將不斷增進港人的福祉。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6日 07 版)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