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朱燁 張聰 北京報道)25日上午,境外經貿合作區分論壇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在京舉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主旨發言時指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經貿合作區不是一方獨享的「奶酪」,而是各方共享的「蛋糕」。中方倡議,各國根據雙邊發展需求和戰略需要,拓寬合作視野,創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領域,尋求發展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使合作區成為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
錢克明稱,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將產業園區建設模式等成功經驗帶到國外,為當地輸送了先進的理念、技術和人才,促進了發展中地區由依賴外部投資「輸血」,向自我「造血」轉型。他在會上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持開放包容、二是堅持合作共建、三是堅持互惠互利。「經貿合作區是中國與東道國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理念相通的試驗田,」他說,「中方倡議,各國加強對話合作,兼顧各方利益關切,優化政策環境,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共同為合作區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他強調,未來中方將根據相關國家發展規劃和實際需求,加強與各國的戰略對接、規劃對接、產業對接。積極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八大行動」,在非洲興建和升級一批經貿合作區。做好規劃引導,穩妥推進東南亞、南亞、中東、東歐和拉美地區合作區建設。
海外園區創就業崗超30萬 環境與經濟可持續齊頭並進
該分論壇上,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了《中國「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助力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8年底,中國企業在境外建設了一批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額超過400億美元,入駐企業超過4000家,向東道國繳納稅費超過3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0萬個。
在《報告》收到反饋的42家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大多是經濟可持續的,其中12%獲得了可觀利潤,33%獲得了一定利潤,19%在保本運作仍然有36%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尚未盈利。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一半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不到10年,而尚未盈利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屬於此類。該《報告》提出,成本和市場是境外經貿合作區吸引企業入駐的主要因素,而成功選址和東道國政府的支持是境外經貿合作區經濟可持續的關鍵。
據觀察,《報告》強調,大多數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非常重視園區的環境可持續性,不僅杜絕污染行業進入園區,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確保園區及入區企業的環境可持續性。在調查反饋的42家合作區中,69%的合作區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影響其選址的重要原因。《報告》舉例稱,比如南非的德班港園區,根據ISO14001要求制定了環境政策;老撾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則對入園企業實行了包括環保部、環保廳、管委會和環保局在內的4級監督;埃塞俄比亞哈瓦薩工業園則投入了3300萬美元用於先進的零液體排放設施,被稱為「非洲第一個可持續紡織服裝工業園」;而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引進了「風能加太陽能」路燈,並成為埃及第一座大規模使用綠色能源路燈的園區。
責任編輯: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