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一帶一路」論壇 |泰達集團董事長:「帶路」朋友圈越來越大 與會代表更務實

2019-04-26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聰 朱燁 北京報道)談及本次參會的感受,第二次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泰達集團董事長張秉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首屆論壇更像是一場動員會,與會者都很激動,充滿了展望,與會者更多是發展中國家。隨着「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直觀感受到本屆論壇參會隊伍進一步擴容,許多發達國家也參與進來,大家更多是務實交流經驗,探討下一步如何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已從「大寫意」進入到「工筆畫」階段。

泰達集團董事長張秉軍接受集團全媒體記者採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聰 攝)

泰達集團董事長張秉軍接受集團全媒體記者採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聰 攝)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已在24個「帶路」沿線國家建設了8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上繳東道國稅24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27萬個。對此,張秉軍表示,過去40年,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建設經濟開發區的成功經驗。他認為,作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基於中國經驗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所體現出的聚類、帶動效應,得到了越來越多「帶路」沿線各國的認可,並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總結境外經貿合作區經驗,張秉軍表示,中埃泰達經貿合作區的建設離不開中埃兩國政府的高度支持。他指出,自「一帶一路」倡議推行以來,在中埃兩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埃泰達合作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合作區累計投入開發資金1.6億美元,已完成一期和二期首地塊的基礎設施、服務配套建設,吸引入區企業77家,投資額超1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國稅超過10億埃鎊,直接解決就業3500餘人,不僅填補了埃及的產業空白,提升了埃及的工業化水平,也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埃合作的示範項目。

張秉軍指出,作為「走出去」的先遣軍,集團已摸索出一套可行性和複製性很強的「泰達模式」。首先,企業應重視當地文化,處理好與所在國政府的關係,「從頂層設計到基層互通,泰達合作區建立了政府之間、管委會層面以及中埃雙方開發公司之間的三級協調機制,切實解決了合作區適用法律、基礎設施配套、能源供應等諸多掣肘問題。」與此同時,泰達還高度重視員工的本地化問題,「除了經常舉辦各種培訓,泰達合作區還經常組織埃方優秀員工、管理者到中國參觀學習,通過直觀體驗提升本土員工的管理水平,增強服務理念。截至目前,中埃泰達合作區員工的本土化率超過90%,已有埃方員工坐到了CEO、CFO的位置。」

據了解,泰達合作區已形成規模效應,並已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裝備、高低壓設備、機械製造四大主導產業,每個產業均有龍頭企業帶動,包括巨石埃及玻璃纖維公司(Jushi Egypt)、豐尚埃及工業股份公司(FAMSUN EGYPT INDUSTRY S.A.E)、中埃宏華石油機械公司、西電-Egemac高壓設備公司等在內的各龍頭企業發展狀況良好。其中,投資6億美元的巨石玻纖項目更是使埃及一舉成為世界第五大玻纖生產國。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