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歷史不容忘記!中國駐南使館被炸20年祭

2019-05-08
轟炸中犧牲的3名烈士(左起依次為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

轟炸中犧牲的3名烈士(左起依次為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

【文匯網訊】20年來,每逢清明節和5月7日都會有中國人和塞爾維亞人自發來到被炸中國使館舊址,也就是目前在建的中國文化中心所在地,悼念當年在轟炸中遇難的3位中國記者——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和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夫婦。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陳波帶領使館成員、中國駐塞媒體以及當地華僑華人、中資機構、留學生代表,來到被炸使館舊址,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塞爾維亞勞動部、塞爾維亞記者協會等單位的人士參加了悼念活動。

悼念活動現場,在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塞爾維亞分公司擔任翻譯工作的博雅娜告訴記者:「當年北約轟炸貝爾格萊德時,我還是個9歲的小女孩,我不明白北約為什麼要轟炸我們?!我也不明白北約為什麼要轟炸中國的大使館?!從小我就知道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很幸運能選擇中文作為我大學的專業,現在中國仍在大力幫助我們,我也很高興能為中國公司工作。我覺得中國一直是塞爾維亞的朋友,我們關係也越來越好。」

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中塞雙方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儀式,悼念在炸館事件中遇難的3位中國記者。墾迪攝

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中塞雙方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儀式,悼念在炸館事件中遇難的3位中國記者。墾迪攝

「我到現在都不能相信當時發生的一切!戰爭陰影籠罩我們,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塞爾維亞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得瓦茨博士向《環球時報》記者回憶起20年前的親身經歷。1999年春,伊沃娜還是貝爾格萊德國際政治學院的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當年從3月24日開始,北約轟炸南聯盟78天,這78天成為她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談到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她說:「我很懷疑世界到底是怎麼了——北約對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駐外使館進行軍事打擊,真的是不可思議!」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5月5日刊文,一面老生常談「美國轟炸大使館不是挑釁中國」,一面長篇講述當時「中國的抗議一浪高過一浪」。20年來,美國方面一直宣稱該事件起因是「誤炸」,但這個理由很難讓人接受。

談及20年前的炸館事件,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巴比奇教授仍難掩失望和憤怒。巴比奇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轟炸一個國家的大使館就如同侵犯其領土,這簡直太荒唐!塞爾維亞人對該事件的定性從未改變,它無疑是對一個友好、文明國家的一場襲擊。」塞爾維亞與金磚國家合作組織的負責人約萬諾維奇告訴記者:「空襲期間大家都睡不好,當有朋友5月8日早上4時給我打電話說中國使館被襲擊時,我非常吃驚。中國是南聯盟的好朋友,看到好朋友被襲擊,我們的心情是非常悲痛的。後來美國方面說是『誤炸』,我們塞爾維亞人誰都不相信這種說法,直到現在也不信!」塞爾維亞南通社援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近期接受採訪時的話說:「北約轟炸中國使館的事情是意外嗎?我不這麼認為。」

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中塞雙方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儀式,悼念在炸館事件中遇難的3位中國記者。墾迪攝

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中塞雙方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儀式,悼念在炸館事件中遇難的3位中國記者。墾迪攝

塞爾維亞人無法忘記20年前黑暗的78天,今年已舉行數場悼念活動。3月24日晚7時45分,塞全境拉響防空警報,就像20年前一樣。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4月19日的一次大型集會活動上表示,塞爾維亞將繼續推進與俄羅斯和中國的友好關係。

「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依然持續」

光明日報原國際部主任宋文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年來,每逢5月8日這一天,報社同志都會祭奠和緬懷許杏虎、朱穎烈士。1999年5月22日,宋文富作為新任常駐貝爾格萊德首席記者啟程赴任,作為北約對南聯盟轟炸的親歷者,他認為炸館事件極大地喚醒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堅決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國防工業的信心和決心。20年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事實深深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裡。宋文富記得當時曾有報道,國內航空工業的一名老總曾感到恥辱地說,「炸我們使館的飛機是美國生產的,而我們的烈士遺體竟然還是用美國製造的大飛機運回來的」。他認為,20年後的今天,這一狀況已得到極大改觀,運-20、殲-20、國產航母、北斗三號等見證著國家的強盛。

1999年5月9日《環球時報》出版的特刊

1999年5月9日《環球時報》出版的特刊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同樣認為,炸館事件後,我國最大的變化就是加大了對科技和國防建設的投入。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炸館事件讓我們有了緊迫感,從產業自主創新體系的建設上來說,這20年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最大成就的20年。」

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7日的文章也以「美國轟炸中國使館之夜」為題回顧了這一歷史事件,並評論說,該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依然持續。這讓《環球時報》記者想起,前不久出席由一家美國智庫舉辦的「中美關係40周年」論壇。在論壇上,應邀做主旨演講的美國前防長威廉·科恩在演講中提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作為時任防長,他在回顧中方的最強烈抗議時說:「我當時正在羅德島開會,聽到匯報後即刻緊急返回華盛頓……」

呂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炸館事件直到今天都對中美關係有影響。1993年曾發生「銀河號事件」,1999年又發生炸館事件,讓他當時就意識到,中美關係不會永遠是那種在歌舞昇平中發展的關係。呂祥說:「美國是一個複雜的國家,其背後的運作也很複雜,我們有一個說法叫『斗而不破』,就是我們極力維護關係,但也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時刻會有鬥爭出現,我們時刻要警惕。」

呂祥認為,從中國外交上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中國是一個大國,不是一個衝動的國家,我們沒有把炸館事件的影響擴大化,沒有把它上升到一個全面的外交衝突,而是埋頭建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呂祥說:「這是一個國家有力量的最真實體現,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集中精力辦大事,對方再以『用錯地圖』為借口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

宋文富表示:「我想20年後的今天,可以告慰3位烈士的是,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以及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認可。」

正如塞爾維亞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得瓦茨博士所說:「20年前發生的事件不會被忘記,但是我們也會繼續前進。」她告訴記者,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塞爾維亞也不會容許侵略者再次侵犯。而且,今天塞爾維亞是中東歐地區與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合作成果最為豐碩的國家之一,塞爾維亞人不會忘記當年中國對他們的支持,也更加感激今天中國的幫助。

中國文化中心在使館舊址興建

2004年9月,貝爾格萊德市土地管理局發佈消息說,貝爾格萊德市土地管理局與中國使館簽訂兩國關於不動產交換協議,中方將被炸使館及地皮交還給塞共和國財產管理局,換取塞方提供的另一處地皮建設新館。而原使館的舊址,塞方也充分考慮到「中國人民的感情和尊嚴」。目前,山東高速集團正在使館舊址建設巴爾幹地區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2016年6月17日,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抵達塞爾維亞後的第一場活動,就是來到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弔使館被炸事件中犧牲的烈士。時任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時任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以及塞爾維亞政府全體內閣成員出席儀式。隨後,兩國領導人共同為中國文化中心奠基。

山東高速集團正在使館舊址建設巴爾幹地區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墾迪攝

山東高速集團正在使館舊址建設巴爾幹地區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墾迪攝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今年4月16日上午,隨著一枚裝有祝福語的時光膠囊按當地習俗封入建築結構,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大廈主體結構正式宣告封頂。山東高速提供的材料顯示,文化中心項目佔地約10畝,總投資4500萬歐元,設計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分為地上8層、地下2層。自2017年3月開工以來,項目組克服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緊盯施工關鍵要素,加強現場管理,確保了項目進度及施工質量。

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自從2017年塞爾維亞對中國公民實行全面免簽政策以來,來到貝爾格萊德的中國遊客都會自發前來悼念英烈,看看在建的中國文化中心。

在烈士紀念館向英雄致敬

在距離貝爾格萊德約8000公里的江蘇丹陽市河陽鎮,20年來,人們深切懷念在炸館事件中犧牲的許杏虎、朱穎烈士。

為紀念烈士,許杏虎生前所在的丹陽市「後北洛村」更名為「杏虎村」。丹陽市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杏虎村的人們都知道村名的由來。因為學校會組織學生到紀念館祭奠烈士,村裡的孩子也都知道「杏虎叔叔的故事」。談及許杏虎的犧牲,村裡老人們至今還會淚浸眼眶。

烈士紀念館陳列著兩位烈士的300多件遺物。室內一面展板記錄著許杏虎和朱穎烈士學習、成長和遇難的歷史。許杏虎母校一位老師回憶說:「虎子家境貧寒,有著農家孩子特有的真誠和質樸。在學校裡,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他,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還記得他當年笑的樣子。」人們用隻言片語還原著這位新聞工作者年幼時的純摯,也表達著對烈士的敬仰和思念。

陳列櫃裡陳列著「丹陽中學在京同學會」1999年5月9日給美國大使館的信件,上面寫著:「要求嚴懲兇手,要求美國政府配合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有關方面調查事實真相,並對此承擔不可推卸的全部責任。」此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慰問信。

據了解,每年前來烈士紀念館參觀和悼念的民眾約有5000多人次。每逢烈士犧牲的忌日或清明節、記者節等日子,紀念館的登記簿上都會留下前來悼念的民眾寫的留言:「向英雄致敬!振興中華!」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