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揭秘郎依寺真顏 對話郎依法王的智慧人生

2019-06-21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雲蒸霞蔚、煙波浩渺,群山俊秀、蒼翠綿延,油菜花一路挾裹著和煦陽光的味道,撲面而來。自阿壩縣城驅車盤旋上山約2公里,倏爾轉彎,一座雕塑精美且極富特色的寺院驀然矗立。那便是建廟已逾上千年歷史、僧侶超過1300人,國內外目前最大的雍仲本教寺院——郎依寺。

郎依寺第三十九代法王嘎讓羅周堅措活佛。記者朱燁 攝

郎依寺第三十九代法王嘎讓羅周堅措活佛。記者朱燁 攝

記者抵達時,恰逢郎依寺第三十九代法王嘎讓羅周堅措活佛,自夏扎佛學院閉關五十天歸來。與想像中的神秘嚴肅不同,這位生於1983年的年輕活佛周身散發著陽光、和善的氣息,十分愛笑,舉手投足中既不失可愛,言語行為裡又處處透著智慧與風趣。

郎依寺第三十九代法王與記者一行交流。記者朱燁 攝

郎依寺第三十九代法王與記者一行交流。記者朱燁 攝

交流中,不論是新時期的佛法傳承與傳播,還是唐卡藝術的與時俱進,不論是修行僧侶的學院課程,或是人生煩惱的解惑、認清自己的迷茫,法王都寬以答之,並輔以治癒系笑容。或正如他本人所言:修行佛法,皆為傳播正能量矣。

佛法傳播應與時俱進

郎依寺內部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記者袁蓉蓀 攝

郎依寺內部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記者袁蓉蓀 攝

郎依寺自創寺人郎依多帕活佛一世至如今的第三十九代法王,已走過千年歷史,其間的歷史變幻、滄海桑田,罄竹難書。「每代活佛生活的社會環境、地方風俗,都會有很大變化,」郎依法王嘎讓羅周堅措對大文記者說,「佛法的見地一定不能變,而佛法的傳播方法,之前要變,之後也一定會變。」正所謂,宗教要與社會相適應。「誰在修佛法?是社會上的人在修,」他說,「那就必須按照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去傳播,這樣他們才能真的學到,而我們的目的,就在於傳播正能量。」

法王提到本教高僧大德以往所撰經文稱,過去的高僧更注重「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活得智慧」、「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領悟透徹」,注重的是自己內在的修行。這也是為何本教寺院都建築在偏僻山間的原因,因為他們相信,重視內在修行就不能接觸社會,以防社會煩惱湧入,影響佛法的智慧和傳承。然而,隨著社會進步和互聯網新時代的到來,佛法傳播也到了「現代化」的時候。

郎依寺大經堂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記者袁蓉蓀 攝

郎依寺大經堂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記者袁蓉蓀 攝

「再走封閉的路子,文化可能就消失了,如果還是老古板的做法,佛法可能就滅亡了。」法王如是說。因此,他再次強調,佛法的見地一定是不能改變的,但佛法的傳播方式,一定要與時俱進。

關好心門 煩惱不請不來 認清自己 修行更要修心

當面對「煩惱」這個永恆話題時,法王也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了智慧解答。「好像你夢到自己吃飯一樣,你真的在吃飯嗎?其實並沒有,這只是個夢,」他說,「如煩惱一樣,其實並不存在煩惱或不煩惱,大圓滿講究一切皆有心所造,只要關好心門,便不會有煩惱一說。」而對於煩惱,密宗有著不同看法。「密宗認為,煩惱裡可以提煉出智慧,而正是因為有了智慧,才有了煩惱,」他向記者普及知識稱,「這與漢傳佛教中常提的 『煩惱即菩提』,差不多。」

郎依寺內部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記者袁蓉蓀 攝

郎依寺內部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記者袁蓉蓀 攝

法王認為,雖認識方法不同,但根本核心是一樣的,即要保持內心的安靜和乾淨。「首先要認清自己,」他說,「我們常說修行,其實更應該是修心,行為不過是表面上的東西,並非真實。」

他笑著分享起小時候的自己排解煩惱的小方法,心情不好的時候,一般會找個角落一個人安安靜靜呆著,聽聽純音樂。他認為,如何平息煩惱與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有關,有些人唸經就能獲得平靜,有些人需要打坐,有些人放空即可。「好似電視機和遙控器的關係,為什麼遙控能調台呢?因為二者之間有溝通點,煩躁的時候也是如此,要找到之間的溝通點,」他說,「若你與佛法有溝通點,就用佛法平息,若與佛法中的智慧有溝通點,就用智慧,若與其他方式有溝通點,就用其他方式。」總之,要找到一個可聯通的點。

以培養人才為己任 傳承創新兩不誤

位於郎依寺大經堂內的法王寶座。記者朱燁 攝

位於郎依寺大經堂內的法王寶座。記者朱燁 攝

自宗教開放以來,因為郎依寺有著比較成熟的學習課程以及比較完整的本教文化體系,自然吸引了全國各地來自雍仲本教寺院的僧人們。「目前有67座寺院的僧人,在郎依寺的雍仲本教講修學院中學習,」法王笑著說,「相當於 『流動人口』,13年的學業結束後,他們將再次回到自己的寺院。」

談及如何考試和結業,法王透露,若是修行顯宗,則主要以辯經的方式進行考核。「辯經分為筆試和口試,」他說,「筆試需要僧人將所有課本裡的每一章經文,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出題時只給出某一段話中的一句,讓僧人默寫全文。」

除了修行所需要經文,僧人們還要學習文化課,包括天文、地理、醫學、梵文(此處為本教梵文,即像雄語言)、語法結構以及寫文章等諸多科目。文化課每年將在夏季和冬季進行兩次大考,此外每個禮拜以及每個季度還有小考,13年之後再核定總分,以判斷學習是否合格。

緊接著,法王帶記者參觀了位於郎依寺中的「郎依甲」唐卡繪畫傳習基地,目前有三十多位學生跟隨創辦人郎依甲唐卡大師進行學習。依據本波經典記載,佛像面部的比例有別於其他畫派,在細節處理方面不同於其他,不一樣的地方很多,比如按照傳承要求,佛母像大小比例是八個臉,憤怒本尊相為六臉等,其造型對於風、水、雲、火、石表現也有自己的特點。像雄本波風格唐卡技藝不只是口述,在各大經典當中也明確記錄下來,並由本波畫師世世代代守護繼承,這使古老的雍仲本教本土文化技藝能夠傳承走到至今。

「郎依甲」唐卡繪畫傳習基地的學生們正在繪製唐卡。記者朱燁 攝

「郎依甲」唐卡繪畫傳習基地的學生們正在繪製唐卡。記者朱燁 攝

郎依寺,全稱為「旭裡蘭傑扎西雍仲林」,意為「殊勝吉祥雍仲寺」。記者在郎依寺寺廟大經堂的橫樑上,看到許多仙女雕像。仙女手執線條簡捷而明快的供物,姿態萬千,秀麗動人。在其他神殿中的立柱和橫樑上,也有許多精雕細刻的法輪、華蓋、寶幢、海螺、寶珠、吉祥結、玉瓶、供命鳥、鳳鳥、孔雀、龍、獅、虎、馬等。此外,那些鵬首獅足的雙翼獅,螺身的鰲魚,頂著水獺頭的金魚等都是相互對立的動物湊在一起,其意深遠。

此外,各殿堂內供奉和珍藏著極其豐富的雕像、彩繪和文物古籍,價值連城,目不暇接。大小經堂千佛正襟危坐,裝幀華麗的本教大藏經陳列有序,是研究本教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大經堂中不但有堪稱「鎮寺之寶」的殊勝幸饒祖師及其四大弟子的塑像,還供奉有從漢地和印度、尼泊爾迎請的數尊銅佛像,珍藏有經文雕板二千餘塊,以及具有文物價值的用金汁和銀汁書寫的經卷和眾多本尊、護法神古唐卡等等。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