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原標題:平息修例風波-功過可留待歷史評說,是非必須在當下辨清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承認,政府在修訂逃犯條例的工作有很多不足,她需要負上很大責任,並向全港市民真誠道歉。林鄭月娥誠懇致歉,主動承擔修例風波中政府的責任,相信可以獲得社會各界的接受、諒解和尊重,相信理性持平的市民願意與林鄭月娥同行,放下對抗,修補撕裂,為香港繁榮穩定和港人福祉,重回集中精力謀發展的軌道。但這場風波中的對立者、對抗者,那些肆意妖魔化修例、危言聳聽誤導善良市民的政客,那些頻繁跑到美國和西方乞求外力干預、甘願以香港福祉作外力棋子的政客,那些借和平遊行搞暴力衝擊、破壞法治的施暴者,是否要承擔製造激化矛盾、撕裂社會的責任,是否也應該向全港市民道歉?功過可以由歷史評說,但當下不能講清是非,又談何真正的相向而行、彌合撕裂?
講是非,首先必須講明,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草案,初衷是為了堵塞法律漏洞,彰顯法治公義,令香港有法律依據打擊跨境犯罪,符合國際慣例;而且在聽取民意之後,為了消除不必要的疑慮,政府作出了兩次修訂,提高移交門檻,進一步保障人權。政府的努力,不僅合法合情合理,更有利鞏固香港法治之區的形象,這些有錯嗎?沒有錯!政府的不足和失誤只有兩點:第一,面向普羅大眾的、有針對性的解釋,不夠全面、深入、細緻;第二,對於普羅市民受到各種刻意的謊言、抹黑和恐嚇的誤導,產生揮之不去、越來越強的憂慮,政府未能充分預見和評估。這兩點不足,是政治敏感度缺乏,也是對民心、民情的變化把握不夠。
林鄭月娥的道歉,正是基於這些推動修例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以香港和港人福祉為念,以最大的善意主動承擔「很大部分責任」,希望社會盡快回復平靜,放下紛爭,重新聚焦更重要的經濟和民生工作。林鄭月娥的道歉,顯示出內省己過的真誠、大局為重的擔當,獲得很多社會人士的尊重和理解,包括六宗教領袖、總商會等各界人士都呼籲,社會各界應接受林鄭月娥的公開致歉,停止對立,風波應告一段落,讓香港盡快回復正常。
但回顧風波發展至今的歷程,正當的、不斷完善的修例工作受到越來越高漲的挑戰,最終引發連場大規模遊行,更有人借遊行發動對公權力的挑戰和衝擊。很多理性公道的香港市民不禁發問:這一切,僅僅因為特首和特區政府的上述不足和缺失嗎?
首先,要問一問反對派和激進派政客。從一開始提出修例,反對派就罔顧基本法理和事實,將「送中惡法」、「人人是逃犯」的污名加諸修例頭上,「一旦通過修例港人隨時墮入法網、送回內地受審」的恐嚇甚囂塵上。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妖魔化修例,扭曲抹黑內地司法制度。這些言行已經不是就事論事、以法論法,而是帶有強烈政治企圖的煽動文宣。正是這些政治文宣,放大了、推高了單純而善良的香港市民對修例的憂慮,令社會對立尖銳化。這些扭曲抹黑修例的政客,難道不用為造成今天的局面負責,難道不應向公眾道歉?
其次,還要問一問反對派和激進派政客。修例是香港內部事務,有任何分歧本應該透過內部協商溝通化解。但偏偏有不少反對派中人,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為了反修例,接二連三去美國、西方國家「告洋狀」,尋求外力撐腰,不惜要求外力制裁香港,乃至尋求直接制裁支持修例的政界人士,威脅取消香港獨特的國際、經濟地位,以外部巨大壓力逼政府撤回修例。這種壓力,加深了市民、包括工商界的不必要憂慮。這些不顧港人福祉、甘當外力棋子的反對派政客,難道不用為造成今天的局面負責,難道不應向公眾道歉?
第三,更要問一問挑戰法治的煽暴者和施暴者。在這次修例風波中,激進勢力、獨派勢力,借市民表達憂慮的和平示威,肆意煽動、策動和進行暴力衝擊,攻擊警方,挑戰公權力,製造流血衝突,令香港的法治和社會秩序遭受重創。這些人除了應受到法律制裁之外,在道義、公義層面,難道不用為造成今天的局面負責,難道不應向公眾道歉?
只要客觀地看這場風波,理性、公道的香港市民應該可以判斷,今天的對抗、衝突、撕裂局面,絕對不是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方面一手造成的,那些出於政治利益誤導市民、尋求外部勢力干預、搞暴力衝擊的人,也必須負上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林鄭月娥已經真誠道歉,尋求市民諒解,就是不想香港再撕裂、矛盾更激化,希望香港重新出發。反觀那些同樣要為風波負上不可推卸責任的反對派、激進派政客,不僅沒有因為林鄭月娥的道歉而有所收斂,不僅不反省自己的責任,反而得寸進尺,提出包括懲辦執法者、釋放所有施暴疑犯等無理要求,企圖延續並且掀起更大的政爭。
功過可以留給歷史來評價和定論,但是非必須在當下說清楚。如果說此次修例風波,政府和反對修例的對立雙方各有錯誤,那麼就應該承擔各自的責任。在這場風波中所有應該承擔責任的人,都應該出來真誠道歉,將心比己,放下對立,互相展示善意和誠意,才能真正達至和解、修補撕裂。如果是非黑白不清不楚,該承擔責任的不承擔責任,還要得寸進尺,延續政爭對抗。這樣的結果勢必令香港永無寧日。善良明智的港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責任編輯: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