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2019-08-01

【文匯網訊】日本批准了一項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據新京報8月1日發表专栏作者张田勘的文章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福音還是災難?》,指出,人獸胚胎雜交當然可以進行研究,但必須要有限制和禁區,更重要的是在應用這類研究結果時要進行效益風險評估。以下為全文:

人獸胚胎雜交當然可以進行研究,但必須要有限制和禁區,更重要的是在應用這類研究結果時更要進行風險評估。

據《自然》雜誌報道,日本政府開全球之先河,批准了國內一項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日本東京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計劃將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植入小鼠和大鼠胚胎,並將胚胎植入實驗動物體內。其最終目標是在動物體內培育能用於移植手術的人類器官。

人獸胚胎雜交,存在倫理風險

但是,這種操作在理論上也可能導致人獸雜交生物的問世。領導該項研究的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就表示,他明白公眾擔心出現「人獸雜交」生物,會密切監視老鼠胎兒,一旦發現其大腦含有30%以上的人類細胞,將不予出生,產下後也會最長觀察2年。

這就涉及科學研究的倫理問題。事實上,每一項研究要上馬,都要首先論證研究的目的、手段、應用範圍和預期的效應,同時要評估這項研究是否符合人類倫理。最後,當這項研究成果要用於商業轉化和社會使用時,還需評估這項研究的結果應用於社會時的效益風險(B/R分析),這樣才能確定研究是否可行,及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向市場和社會。

無論是日本現在的這項研究,還是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進行人獸胚胎雜交試驗,可以列舉出的目的有三種。一是治病,二是獲得較多的胚胎以供研究,三是確定人類基因在動物體內佔多大比例。

實際上,這三種目的只有前兩種較有說服力,因此,政府的醫學管理機構可能會批准這樣的研究。

但目的高尚,並不意味着手段就必然對人類、生物和環境有利。具體而言,人獸胚胎雜交的手段不同,對人類、生物和環境的風險就不一樣,人們在倫理上所能接受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會否打開下一個「潘多拉魔盒」?

以前,人獸胚胎雜交常用的方法是胞質雜交,即先從動物的卵細胞中取出細胞核,再把人的細胞核移植進去,通過電擊讓細胞組織整合,產生一個新的細胞。

由於這個新細胞的細胞核(染色體)來自人的卵細胞,但是又包含動物細胞質中少許的線粒體DNA(也屬於遺傳物質),所以,胞質雜交所生成的胚胎包含的絕大部分遺傳密碼(99%)屬於人類,只有不到1%的遺傳物質來自動物。

生物雜交還有另外兩種情況。一是用一種動物的精子對另一種動物的卵子受精,使得受精卵中來自兩種動物的基因各佔一半。

另一種雜交被稱為嵌合體,即把一種動物的胚胎細胞和另一種動物的胚胎細胞混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胚胎。

日本研究者的做法就是把人體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植入人體,類似於嵌合體,但尚不清楚這樣的胚胎嵌合體人獸細胞的比例各是多少。

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在組合或雜合人與動物的細胞和組織,且如果通過胚胎組合生成新的生物後,就有可能通過遺傳形成新的物種,對人類的實際危害也無法預料。

儘管日本方面稱能控制,只要發現小鼠的大腦含有30%以上的人類細胞,就不會讓其出生,但情況也是在不斷變化。

早在2010年,英國議會下院就以355票對129票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人工授精與胚胎學法案》,允許以醫學研究為目的的人獸胚胎研究。

不過,今天英國社會和科學界對此類研究有了更多的警覺,並在劃定更多的禁區。英國已經禁止使用大型靈長類動物進行人獸雜交的科學試驗。

在英國醫學科學院的一份報告中,研究人員提出了動物試驗的三個特別敏感的區域:認知能力、生殖能力和人類特有能力。這三個敏感區域的核心之一就是,禁止人與靈長類動物細胞和遺傳物質的融合。

在生殖能力研究方面,英國不允許利用人類卵子或精子產生的動物胚胎髮育超過14天。此外,語言、人類面貌等人類特有的能力或特徵,也是動物試驗中不應跨越的禁區。

人獸胚胎雜交當然可以進行研究,但必須要有限制和禁區,更重要的是在應用這類研究結果時要進行效益風險評估。未來這樣的研究會獲得什麼樣的結果,更需要密切監控,否則,科學帶給人類的就不是福音,而可能是災難。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