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過去兩個多月修例風波困擾香港,許多青年選擇走上街頭表達訴求。在示威遊行的最前線出現一些激進年輕人的身影:他們將國旗扔入海裡、將國徽塗污;年僅12歲的青少年參與違法暴力事件被捕……這一切令整個香港社會反思,青年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
據中新網報道,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黃錦良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將一些青年參與示威及作出激進暴力行為的原因歸結為中國現代史教育的薄弱、教材內容的偏頗、師資培訓的不足、政府把關的缺位等因素。
針對個別學生組織提出開學後「罷課」,他堅決反對並呼籲不要讓任何政治目的凌駕於教育之上,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
黃錦良認為,過去兩個月,許多香港青年參與非法集會、遊行,其中一個原因是,修例風波出現的時間點正值暑假。由於學校未能發揮出應有功能,無法對學生進行教導和援助,學生極容易受到朋輩或別有用心的團體及個人所煽動、影響與利用,去參與暴力示威或違法衝擊。
但是,他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香港學生長久以來缺乏中國近代史教育,加上通識課教材內容的偏頗,令他們無法全面認識和了解國家,以致於無法理性地看待這次修例風波。
他說,香港回歸後,國民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缺陷,中國歷史課一直沒有成為必修課。因此,香港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了解不足,尤其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段歷史,「如果他們知道這100多年裡,國家怎樣受苦受難,列強怎樣侵略和分裂我們的國家,他們就不會在香港這個屬於中國的領土上高舉外國的旗幟。」
他隨後又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說明現時通識課教材存在的問題,「在介紹中國外交時,有的教材把國家外交發展表述為『中國威脅論』,所有關於外交和軍隊的信息都是負面的,是為了向外擴張來打擊其他國家。」像這樣偏頗的觀點還出現在對內地政治體制、司法體制等概念的表述中,令學生對內地政治體制和司法體制失去信心,這正是他們參與反修例事件的根源。
黃錦良告訴記者,由於現時通識課教材不用送審,教材質量和內容沒有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把關,導致老師的個人立場和不同政見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產生影響。由於一些中學生沒有獨立判斷力,很容易被教材裡的觀點或內容誤導。
「通識課的初衷是好的,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提升思辨能力,但把一些具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引入教材,甚至在考評方面把這些題目納入考試範圍,要學生表態和作答,這是不適合的。」他說。
怎樣改變現狀?黃錦良認為,未來應從四個方面去改變。其一,要把通識課的教材內容系統化、統一化,特區政府教育局必須要審批教材;其二,加強教師的師資培訓,「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教師,應對國家有情懷,要有一種國家觀念,這樣才能更好教育下一代」;其三,特區政府教育局在重要崗位上要嚴謹用人,「如果考評的人政見都非常偏頗,自然會出現非常偏頗的考題」。
最後,他認為,應加強香港師生和內地師生的交流,「希望香港學生能多去內地看看國家發展,親身去體驗,而不是只把目光停留在香港本地一些偏頗的媒體報道上。」
黃錦良希望告訴那些正在街頭示威的香港青年,「機會是有的,要靠自己去把握,而不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或團體利用去做無謂的犧牲,斷送自己的前途。」他希望這些青年理性、理智地看待修例風波,停止一切暴力行為。
責任編輯: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