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英街:興衰起伏見證中國壯麗70年變遷歷程

2019-09-21
著名的「一街分治」雕塑 (攝於2019年3月 記者 郭若溪攝)

著名的「一街分治」雕塑 (攝於2019年3月 記者 郭若溪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在深圳與香港相連的陸路邊境,有一條在時代變遷中興衰起伏,見證了民族百年命運、中國對外開放歷程的老街,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中英街。70年來,這個曾經的「勘界線」、「購物天堂」,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熱潮中再度起航,賦予了「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的新定位,呈現出新一輪崛起的姿態,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中英街主街長約250米,寬不足7米,至今仍然保留的8塊中英界碑,成為英國殖民主義瓜分和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從深圳市鹽田區的沙頭角走進中英街街口,迎面就是中英街第一號界碑,這裡現在是中英街最具人氣的景點,來往的遊客,都會在此駐足留影。

1899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勘定新界北部邊界,沙頭角被分為「華界」與「英界」兩部分。由於兩邊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慢慢有了這條沿「中英分界線」形成的中英街。深圳一側現有臨街商舖136間,面積3.3萬平方米;香港一側現有商舖68間,面積約6干平方米。

沿著小街向著中英街博物館方向,有一排展示中英街歷史的雕塑,其中最著名的一組是根據美國生活雜誌攝影記者伯恩斯拍攝的一副歷史照片製作的,它反映的是沙頭角1950年解放時期,中英兩國在中英街設崗的一個情景。一邊站的是港英政府的警察,英國軍警另一邊站的是粵贛湘邊縱隊的解放軍。「當年,兩個人剛見面,眼光還充滿著敵意,後來熟悉了以後呢,兩個人居然伸手伸過過界碑握手,表示友好。」中英街歷史博物館首任館長孫霄介紹道。

中英街界碑周圍站滿了排隊等待出關的遊客 (攝於2019年3月 記者 郭若溪攝)

中英街界碑周圍站滿了排隊等待出關的遊客 (攝於2019年3月 記者 郭若溪攝)

「一街兩制」成就「購物天堂」

發軔於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引進外資、開設工廠、發展商業……中英街迎來一季春天。孫霄館長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中英街兩邊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香港農民年收入有6700港幣,而深圳農民僅有100多塊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沙頭角,中英街憑借窗口優勢,一躍成為80年代聞名遐邇的「購物天堂,面積僅0.17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高峰時期一天內湧入遊客超過10萬人次。

「根本就走不動。後面的人推著你向前走,你不走還不行,那早期你看在內地街上,他們穿的寬褲腿,戴的是蛤蟆鏡,手裡拎著一個三洋錄音機,放的是鄧麗君的歌曲。很多是從中英街買出去的,1986年就是黃金銷售熱,也是不得了,好像不要錢一樣啊。當時買黃金不是論件的,錢拿過去好像都不點一樣,那是因為來不及啊,嘩啦啦,錢抱進來以後,到下班,全家人在店舖裡點鈔票,點錢點的手發酸了。孫霄說。

老榕樹見證發展新徵程

在中英街四號界碑的地方,有一棵參天大榕樹,樹幹蒼勁,枝繁葉茂,至今已近120歲。大榕樹粗壯的樹根深深扎根在華界,繁茂的枝葉卻延伸到香港,被喻為「根在祖國,葉覆香港」,碑與樹形影相依,見證了沙頭角勘界變遷到發展的百年滄桑史。

如今,隨著香港自由行的開通,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在老榕樹下乘涼的遊客數量一度變少了,而在新的時代下,中英街又熱了起來,呈現出新一輪崛起的姿態,老榕樹還將繼續見證中英街的新發展。

據中英街管理局局長李金泉介紹,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帶動下,中英街這個片區成為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裡的一個核心區域。「我們也打算把國際名品名店的免稅購物一條街,進行綜合策劃打造,重振商貿活力。我們也鼓勵深港的青年在這裡進行創新創業,特別是像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現代服務業等,把基層社會治理、社會融合、文化傳承發揚等一起來深度地進行打造。

建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

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新界和中英街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正在規劃建設的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以該街為標誌,地跨香港新界北區和深圳市鹽田區,山水相連,人文互通,具有構築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和健康灣區的天然優勢和巨大潛力。在已成為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會長的沙錦濤看來,融入大灣區建設新「潮」正是中英街和沙頭角地區新發展的最佳機遇。年過7旬的他仍不斷組織交流參訪活動、支持傳統民俗發展、為深港兩地生意人牽線搭橋……

據了解,合作區是深港海陸直接接壤區域,周邊有沙頭角口岸、鹽田綜保區、鹽田港、梅沙旅遊客運碼頭、香港沙頭角禁區碼頭等重要設施,具備連接兩地、輻射內陸腹地和國際市場的能力和優勢。

中英街進出關關口(攝於2011年9月 記者 郭若溪攝)

中英街進出關關口(攝於2011年9月 記者 郭若溪攝)

非遺傳承 文化搭台 深港深度融合迎新局面

中英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也是深圳八景之一,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燈舞有三百多年的歷史。2003年開始魚燈舞回歸中英街的舞台,中英街文化節、沙頭角魚燈節等等節慶活動也成了宣傳非遺、推廣文旅、盤活經濟的平台,打開了中英街連景點、成景區、深港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深圳市鹽田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董秀表示,中英街發揮人文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區位優勢,促進深港兩地同心,深港居民同樂。中英街文化節不僅是一場「深港」美食盛宴,還是一場「非遺」文化盛宴,希望延續深港兩地深度合作、聯動發展的美好傳承,繼續鞏固和諧美好的鄰里關係,以此為契機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

公共服務普惠深港兩地居民

近年來,中英街不斷加強轄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持續改善民生增進福祉。「我們盡量把公共服務,力所能及的普及和普惠到深港兩地的居民。譬如2019年推出的社康中心,免費為居民提供體檢,如今已把這個免費的體檢覆蓋到香港側沙頭角的居民,讓大家都能夠享受到我們這個福利。中英街管理局局長李金泉對記者說。

據了解,鹽田區正在積極推動中英街第二關口建設,配合沙頭角口岸重建的規劃整體佈局,改善周邊交通配套。通過深化深港合作,促進中英街向高端化、國際化轉型,增強對國際國內遊客吸引力,真正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同時,鹽田正探索提高免稅購物限額、放寬進出和停留時限等政策措施,促進中英街再創輝煌。

目前中英街年均遊客量約200萬人次,每年春節後6月是淡季,純旅客平日3-5千人次,週末及節假日5-8千人次;每年7月至春節前是旺季,旺季高峰期純遊客單日可達2萬人次。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