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全國33家文博單位逾300件秦文物亮相西安 講述「秦統一」的故事

2019-09-25
國寶「秦公鎛」人氣爆棚。(記者李陽波 攝)

國寶「秦公鎛」人氣爆棚。(記者李陽波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今年恰逢秦始皇兵馬俑發現45周年,兵馬俑博物館開館40周年。9月25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型原創展覽「平天下——秦的統一」在西安正式開展,來自全國33家文博單位與「秦統一」相關的317件(組)精品文物集體亮相,不僅系統的講述了秦帝國統一過程中諸多著名事件和故事,呈現了秦文化的廣博內涵,同時更著重反映了秦文明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

現場展出的精品文物「秦子鎛」。(記者李陽波 攝)

現場展出的精品文物「秦子鎛」。(記者李陽波 攝)

秦一統天下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奠定基礎

據介紹,秦人本是偏居西垂一隅之地,為周天子牧馬的遊牧部落。其後,在歷代國君苦心經營下,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戰國七雄之首。秦始皇君臨朝政之際,更是以曠代政治家的遠大眼光,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勵精圖治,辟疆拓域,僅用數十年時間,完成了統一大業。秦的統一,使中國從鬆散的分封制邁向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時代,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開闢了新的道路,從此,統一便成了中國歷史的主旋律。

本次展覽故事從中國現存最早的家書——雲夢秦簡中的《黑夫木牘》開始,以兩個普通百姓「黑夫」和「驚」的視角來回看2200年前的世界。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引子:雲夢秦簡上記載的故事」,以「黑夫」與「驚」為人設,倒敘「秦」的成長史。第一單元「大出天下」,講述秦的成長過程,時間節點到秦統一戰爭之前;第二單元「統一腳步」,講述秦與六國之間縱橫交錯的複雜關係,時間節點為10年統一戰爭即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21年;第三單元「百代秦政」,則講述了秦統一後的措施,包括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現場展出的精品文物「鑲嵌蟠螭紋方罍」和「鳥獸紋穿帶壺」。(記者李陽波 攝)

現場展出的精品文物「鑲嵌蟠螭紋方罍」和「鳥獸紋穿帶壺」。(記者李陽波 攝)

留給觀眾最值得保存的博物館記憶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本次展覽幾乎集合了全國秦文化精品文物,其中一級文物佔到了三分之一。包括秦子鎛、秦公鼎、秦公鎛、秦公鍾、商鞅方升、杜虎符、秦木版地圖、雲夢秦簡、秦詔版、兩詔秦權、秦車馬壁畫圖以及包含所有兵種的兵馬俑等精品文物,展示了秦「由封國到帝國」的發展之路,以及秦統一的各項措施對中國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現場展出的精品文物「鑲嵌羽紋扁壺」。(記者李陽波 攝)

現場展出的精品文物「鑲嵌羽紋扁壺」。(記者李陽波 攝)

主辦方表示,本次展覽以秦國由西方的弱小部族成長為統一帝國的漫漫征程為主要脈絡,記述秦人歷經數百年的經營,抱定一統的雄心,一步步從西陲向東挺進,歷代君王的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其天下一統的壯志。參展的317件(組)展品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院、廣州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33家文博單位。通過展覽,試圖讓觀眾思考並體會「為什麼是秦人最後統一了六國?秦人憑借什麼力量完成了統一?為什麼布衣黔首會追隨統治者並參與統一戰爭?秦帝國的政令是如何通達全國各地的?「大一統」政體的創新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何在?」等問題,留給觀眾最值得保存的博物館記憶。

兵馬俑K9901陪葬坑陳列展同時開展

與此同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四十年院史展」、「兵馬俑K9901陪葬坑陳列展覽」亦一同開展,其中院史展通過「我們的情懷」「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未來」三部分,以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方式展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四十年篳路藍縷、開拓奮進的發展歷程。K9901陪葬坑陳列展覽則是該陪葬坑整體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首次較為全面的展示陪葬坑的建築結構、出土遺跡和一些最新修復的陶俑。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