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五年磨一劍 瑞士電影《夜行怪客》登意大利語文化周

2019-10-18
瑞士著名導演、製片人威利∙赫曼 (朱燁攝)

瑞士著名導演、製片人威利∙赫曼 (朱燁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作為第19屆意大利語文化周的重要活動之一,由瑞士使館與意大利使館聯手獻映的電影《夜行怪客》,17日晚在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意大利駐華公使Giuseppe Fedele,及該片製片人威利∙赫曼的推薦下,於意大利使館與百餘位中外觀眾見面。

這是一部關於時間、身份和心理掙扎的影片。片子中,蘇特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盡量避免讓自己停下來,以此來逃避面對真正的自己。白天,他開著一輛不起眼的白色貨車在各城市間穿梭,以各種各樣的身份和樣貌出入奢華商場、酒店,評價服務質量。而晚上,他則偷偷地觀察安娜——一個跟他同樣孤獨並且內心承受著巨大痛苦折磨的人,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安娜偶然發現了蘇特對她的關注和迷戀,一種奇妙而脆弱的平衡關係在兩人間滋生,直到有一天,安娜發現了蘇特不為人知的秘密……故事的最終,蘇特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來找回本我。

製片人威利∙赫曼在映後對媒體表示,電影靈感來源於青年導演瑞茲自己的過往生活,比如調查員(負責幫助高級場所試探員工的忠實與誠信度)身份的男主角,瑞茲導演曾經在勤工儉學時就曾做過這份「調查員」的工作。「最初瑞茲只給了我一份完整的策劃書,大概7、8頁,並沒有劇本,」威利∙赫曼說,「但我們隨後用了5年的時間進行修改、討論和拍攝,共改過8版劇本。」赫曼認為,電影不是一個產品,而是可以流傳一個世紀、兩個世紀的「作品」。因此,一定要精心打磨,細緻挖掘。此外,赫曼在談到中瑞電影合拍時表示,因為兩國間目前暫時沒有相關協議,可能需要借助與兩邊都有協議的意大利,共同完成三方協作的作品。

關於《夜行怪客》片子裡面反覆閃現的零碎鏡頭,赫曼也給出了解釋。「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比如你們可以邊欣賞窗外風景邊聽音樂,同時還可能寫文章或者刷劇,我想導演也將這種 『一心多用』的年輕人特質放到了片子裡,」他說,「更何況生活本身就是由碎片構成的,從頭至尾的敘事如此平淡沉悶,電影也需要閃回和碎片式的構成。」

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朱燁攝)

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朱燁攝)

赫曼自1969年創作第一部故事片以來已經執導了20餘部電影和紀錄片作品,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其中1989年執導的《班科莫特》獲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2011年導演的紀錄片《哥達∙舒赫,對世界的感知》獲2012年休斯頓國際電影節評論家選擇獎最佳紀錄片。作為一名資深電影人,威利∙赫曼樂於發掘提攜新人,和與有潛力的新生代導演合作。參與製片的新生代導演作品包括阿爾貝托∙梅隆(Alberto Mero)的短片《庇護》、《冰川工匠》、《盒子裡的人》、埃裡克∙貝納斯科尼(Erik Bernasconi)的劇情電影《同感》、尼科洛∙卡斯特利(Niccolo Castelli)的《傷痛青春》、弗朗西斯科∙瑞茲的《夜行怪客》、丹妮爾∙西普裡(Daniele Cipri)的《金錢夥伴》以及卡斯特利的最新電影《阿特拉斯》等。

「《夜行怪客》是兩個自甘孤獨、超越時間的孤獨靈魂的碰撞,是兩個彼此陌生的 『囚徒』在掙扎中尋找溝通方式和建立親密關係的嘗試,」導演瑞茲說:「我在電影中想創造一個視覺上的對立衝突。蘇特的世界滿是商場、酒店、辦公室和加油站——非個人空間……而與之相反,安娜的世界和她的房子則非常空曠、私密,就像一個在抽像空間裡的私人劇場——光影之間形成強烈對比……」據悉,該片在今年參加了第43屆香港電影節和第73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洛加諾電影節等多個國際電影節,並獲得2019年德國薩爾布呂肯電影節最佳電影劇本獎和最佳導演獎和2019年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改編獎等獎項。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