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粵港澳高校研究生聯盟在廣州成立 加強灣區高校研究生交流

2019-10-31
31日,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記者 盧靜怡攝)

31日,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記者 盧靜怡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盧靜怡)31日,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舉行。期間,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創盟單位包括中山大學、廣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澳門科技大學,秘書處設於中山大學研究生院。本專業聯盟以提升粵港澳三地研究生教育的合作層次和水平為宗旨,致力於彙集粵港澳精英大學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的資源和力量,促進三地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的交流協作、資源共建共享。

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在論壇開幕致辭表示,高校要參與到大灣區創新發展,其中一條重要路徑就是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力推進高水平科研大項目、大團隊和大平台的建設。他表示,粵港澳高校聯盟在今年初被寫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山大學作為聯盟理事長單位,會積極倡導聯盟成員院校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成立多個專業合作聯盟,以此彙集多方優質科教研資源,從更高站位、更大範圍、更深層次開創粵港澳科教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

31日,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舉行。(記者 盧靜怡攝)

31日,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舉行。(記者 盧靜怡攝)

據了解,2018年和2019年期間,粵港澳高校聯盟院校簽署合作協議近50份,合作交流項目近200項。聯盟在2019-2020年度計劃成立11個專業聯盟。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就是其中之一。

羅俊表示,希望各個專業聯盟在推進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堅持做到內外協同、縱橫協同和和近遠協同。專業聯盟既要加強聯盟內部港澳與廣東高校的合作,又要推進聯盟與聯盟外部一流水平機構的合作;既要潛心鑽研重大學科問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勇攀學術高峰,又要積極輸出人才、技術、服務支撐國家和社會發展;既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做實、做細當前的合作,又要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地制定長期的合作計劃。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衞炳江表示,香港高校十分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他以理大為例,該校在航天航空、高鐵及建築結構、生命科學及生命科技、大數據及雲計算等科研創新領域有優勢。目前已經成立多個大灣區研究平台和協同創新中心,促成大灣區院校、企業和基礎科研的合作發展。衞炳江認為,如果僅局限在香港做科研,會缺乏戰略高度。「香港僅僅是一個城市,立足香港本身的需要難以支撐起高精尖的基礎研究。香港科研應該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要。」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衞炳江在發言。(記者 盧靜怡 攝)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衞炳江在發言。(記者 盧靜怡 攝)

中山大學科考船正式開建,預計明年底可下水

在粵港澳高校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上,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在發言時介紹,中山大學68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以下簡稱「中大科考船」)在日前正式開工建造。這艘科考船是目前國內設計排水量最大的一艘綜合科考實習船。他透露,科考船預計明年底可下水,屆時歡迎粵港澳高校研究團隊共同參與海洋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將在研究生教育上緊密合作。(記者 盧靜怡 攝)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將在研究生教育上緊密合作。(記者 盧靜怡 攝)

孫冬柏介紹,中大科考船的建造,是為了推動海洋學科群融合創新發展,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海上絲綢之路」以及廣東省「海洋強省」戰略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育深遠海高端人才。他表示,該科考船性能卓越,擁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探測範圍涵蓋從海底到萬米高空。

記者了解到,中大科考船建造過程技術要求高、工期要求緊,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大科考船總長約114.3米,定員100人,續航力15000海里,是一艘配置高,能力強,創新技術高度集成的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大科考船科考功能涉及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大氣海洋、物理海洋、海洋物理、海洋遙感、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工程與技術以及海洋人文等多學科領域,綜合性功能強大,還應用了不少首創性的領先技術。

責任編輯:一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