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銀協:銀行業數據治理面臨四方面挑戰和不足

2019-11-27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熊君慧)在今天(2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中小銀行數據治理研究報告》正式發佈。調研顯示,數據治理過程中痛點最多的是數據標準落地。面對數據治理存在的諸多難題,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指出,銀行應該逐步建立數據治理架構,制定統一明確的數據標準,建立數據交互機制,加強數據的分析應用以及完善個人隱私保護。

在今天(2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中小銀行數據治理研究報告》正式發佈。主辦方供圖

在今天(2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中小銀行數據治理研究報告》正式發佈。主辦方供圖

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小銀行數據治理存在數據質量低下、數據治理工具缺乏、重視程度低、專業人才隊伍不足等方面難點。數據治理過程中痛點最多的是數據標準落地,存量數據質量提升困難最終影響數據分析結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少全行統一、完整的數據標準;二是舊系統改造耗時耗力,新舊源系統數據質量層次不齊;三是缺少基於全行數據標準之上的數據質量檢核,導致數據質量差。

另外,缺乏有效的數據治理工具亦是一大難點。報告顯示,超過20%的受訪中小銀行在數據治理中缺少有效的系統支撐工具,大部分銀行僅在監管數據報送領域實現了信息化支撐工具,其他領域則較多依賴人工管理,數據治理人力投入大,數據治理效率低。

數據治理重視程度低,人才培養不足。報告認為,由於大部分中小銀行的數據治理開展較晚,且多以被動治理為主,對數據治理的價值認知不深,重視程度低,加之數據治理是一個長期過程,投入大,短期很難看到成效,導致數據治理在中小銀行開展較為困難。報告指出,部分中小銀行數據治理為單兵作戰,未形成專業數據治理團隊化、部門化,缺少既懂業務又懂數據治理的複合型人才。

對此,潘偉光認為,大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型生產要素,是銀行業的核心信息資產,也是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在向着數字化快速轉型的同時,當前銀行業數據治理還面臨着四方面的挑戰和不足。

一是數據整合度不高。銀行內部數據雖多,涉及各個業務條線、各個部門,但未經系統化的治理,數據分佈零散化,搜集整合存在錯配,未能實現大數據集中化管理,也缺乏對數據全口徑和全生命周期性的管理。

二是數據標準度不高。銀行內部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或統計標準,指標含義不清晰,取數規則各異。未建立數據控制和監測機制,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連續性等難以保證,數據質量參差不齊。

三是數據應用難。數據管理部門與銀行業務部門之間未能形成良好協同,內部數據的碎片化,數據挖掘與數據應用力度不足,而與外部數據的隔離造成的數據孤島效應,導致銀行數字化轉型阻力重重。

四是數據治理人才儲備不足。從行業整體來看,缺乏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數據分析人才、管理人才、業務人才難以圍繞數據治理形成合力,也未設置專門針對數據治理的專業隊伍以及與之匹配的激勵機制。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指出,銀行應該逐步建立數據治理架構,制定統一明確的數據標準,建立數據交互機制,加強數據的分析應用以及完善個人隱私保護。 主辦方供圖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指出,銀行應該逐步建立數據治理架構,制定統一明確的數據標準,建立數據交互機制,加強數據的分析應用以及完善個人隱私保護。 主辦方供圖

潘光偉認為,銀行應從五方面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包括逐步建立數據治理架構,建立組織架構,健全職責邊際清晰的架構;制定統一明確的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彌合內外部的數據鴻溝,建立數據交互機制;加強數據的分析應用,發揮好數據價值;加強合規意識,完善個人隱私保護。

針對數據標準這一最大痛點,潘光偉認為,堅持數據標準先行,首先,要做好行內數據標準制度建設,實現數據共享,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可用性;其次,努力構建數字治理保障機制,明確數據治理的內部權責,在IT 系統、法務合規部門、產品開發條線、業務部門以及數據治理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再次,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對數據質量進行主動管控。

推動金融科技人才認證體系建立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透露,為解決銀行業科技人才和數據人才不足的情況,為行業培養和輸送更多高素質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最近協會正在努力推動金融科技人才認證體系。今年6月,中銀協已與香港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建行大學簽署了中國銀行業「金融科技師」認證合作備忘錄,首期金融科技師認證培訓班已於9月份在深圳開班,堅持以培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採用「1+X」 mini-MBA項目精英培養模式,為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一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