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黑色暴亂之下,香港百業蕭條,經濟墮入負增長,市況比○三年沙士時期更差,堪稱數十年未見的「經濟寒冬」。中電及港燈預告明年加價約百分之五,對消費者而言何異於雪上加霜,引起全城一片強烈質疑之聲:「市道咁差仲加價」、「加幅勁過通脹」、「社會大勢是減租,兩電加價是逼人造反」。這些市民的心聲,應該被大企業聽進去。
站在企業角度,要給股東創造利潤,永遠有加價的誘因。站在消費者角度,沒有人喜歡加價,但又阻止不了,只能期望企業體諒市民難處及政府把好關,盡量降低加幅,減輕經濟壓力。尤其是,黑色暴亂沒休沒止,各行各業都受到沉重打擊,旅遊、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首當其衝,失業率開始掉頭上升,更苦的日子還在後頭。政府為紓緩民困,已連續四次推出支援措施,兩電作為大企業,理應與市民共渡時艱,如今急急宣布加價,且獅子大開口,不能不予外界唯利是圖、不理市民死活的觀感。 雖然政府推出電費補貼措施,可以抵銷兩電的部分加幅,但消費者仍然要承受部分加價,百上加斤。須知道,電費補貼旨在為市民減輕經濟負擔,體現政府急民所急,關心疾苦。到頭來,電費補貼由庫房進入市民口袋,拐了一個彎,最終落入商家的銀包。人們不禁要問,電費補貼到底是補貼市民,還是補貼商家?這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
兩電加價總是理由多多,如企業要永續發展、為了環保而增加清潔能源比例等等,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必須指出的是,清潔環境是全社會的責任,市民要承擔,企業同樣要承擔,不能將全部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再說,大企業的永續經營應該建立在中小企的永續經營及市民的可承受能力之上,逆市加價,難免有漠視民瘼甚至「趁火打劫」之嫌。
歸根究柢,社會分化、貧富懸殊,正是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之一,也是今次黑色暴亂的一大源頭。這些年來,政府施政被指偏向商界利益,早已引起怨言,商業「霸權」之說更是甚囂塵上。兩電的加價,無疑再次觸動社會敏感的神經。
曾有一句名言:企業家的血管中應該流着道德的血液。這話並非空洞說教,而是大企業體現社會良心,是維繫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
止暴制亂、恢復秩序,仍然是當務之急。但這不僅是政府之責,也不能單靠警方在前線英勇奮戰,而需要全社會共同付出。如果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都做好自己,為消弭矛盾、化解紛爭出一分力,為建設社會添磚加瓦,那麼香港的未來仍然有希望。
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在香港的非常時期,大企業、公用事業更要體現自己的社會良心。曾有商界領袖建議對捲入暴亂的年輕人「網開一面」,如今,市民亦要求兩電對消費者「網開一面」,讓社會喘口氣,這樣的要求其實並不過分。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