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陝西考察的重要內容。近日,他在柞水縣得知當地蓬勃發展的木耳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消息,深情點贊。央視網發表題為《小木耳大產業的啟迪》的評論文章,認為從小木耳到大產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點、線、面、體」銜接有序、動態循環的縮影。以下為全文: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陝西考察的重要內容。4月20日,總書記來到柞水縣金米村,當得知當地蓬勃發展的木耳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消息,他深情點贊「小木耳,大產業」!
木耳產業,是當地脫貧大局中的關鍵一著「活棋」。切口雖「小」,但整條產業鏈「活」了起來,通過建立「企業+貧困戶+村集體經濟」和「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的利益鏈機制,全村70%以上有發展能力的農戶吸附在木耳產業鏈上,有了就業,有了收入,整個民生鏈也銜接了起來,脫貧的路子就穩固持久。
要致富,找出路。秦嶺多寶,木耳就是精準依托當地冬暖夏涼、氣候溫和的獨特資源條件,發展出來的特色農業,這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印證。放眼全國,從農業到製造業,從外包服務到自主創新模式,我國幾乎每一個縣域,都存在小而美「隱形冠軍」產業,雲南的藥,東北的米,浙江的小商品……可以說,一縣一特色,一片一產業。只要因地制宜,聚焦優勢,下足 「繡花」功夫,把自身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就可以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之路。
從「小」到「大」再到「新」,是產業發展的自然邏輯。隨著消費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如何把貨賣出去,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焦慮,必須運用創新思維,借勢5G、直播等新技術,將優質產品推介到更多的消費者面前。
從小木耳到大產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點、線、面、體」銜接有序、動態循環的縮影。每一個環節,背後是無數勞動者在有序復工復產,是中國的龐大內需在重啟復甦,是新技術賦予傳統產業新動能後的再次迸發。
因此,穩就業,我們點多線長機遇多;擴內需,我們市場廣、體量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用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鼓足幹勁,把時間爭取回來,實現今年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勝利!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