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最嚴條例:塗鴉文物搭車霸座可拘留

2020-06-03

【文匯網訊】亂丟煙頭、紙屑、塑料袋等廢棄物;從樓上往下拋擲物品;隨意傾倒生活垃圾,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從今年6月1日起,在北京,29項不文明行為開始受到法律限制,不文明行為的當事人也會受到處罰。

精神文明立法 堅決抵制不文明行為

每天清晨,北京市民穿梭於各大公交、地鐵站台之間。不同時間段,總有一群身着「檸檬黃」制服的公共文明引導員「陪伴」大家,劉翚便是其中一員。

作為北京市東城區公共文明引導員建國門中隊的隊長,劉翚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近11年,11年的文明引導工作,讓她見證了北京這座國際化都市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

「我最開始在站台上引導,抽煙、隨地吐痰、插隊搶座的現象很多,勸阻了有些人也不聽,甚至還會辱罵引導員,挺不容易的。」劉翚表示,文明引導員在公交站台、公園景區、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不厭其煩」地勸導遊人,這麼多年下來,不文明現象的確少了很多。

今年4月,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北京,這座人口超過2100萬的超大城市,將嚴格整治隨地吐痰、採挖公園植物等不文明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小妹介紹,作為北京市第一部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廣泛聽取了民意。最終,包括公共衞生、公共場所秩序、交通出行、社區生活、旅遊、網絡電信等領域的29項不文明行為被列入其中。

「大家都反感不文明行為,對不文明行為立法就是要向這些行為說『不』,讓大家清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說。

取證難、處罰難 不文明行為監管難點多

市民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但不文明現象仍有發生。不少公園、景區管理人員表示,將不文明行為入法對懲治不文明現象幫助很大,但在實際巡查和執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難題。

——缺少執法權。北京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劉雪梅表示,一直以來,公園對產生不文明行為的遊客只能進行勸導。「有的遊客不聽勸導,心生怨念,出門就打電話投訴我們。規勸無法震懾,但報警又小題大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園管理處調研員劉濤表示,在實際工作中,園林局、公園景區缺少執法權,對不文明行為以勸阻為主,還需遊客自覺。

——不文明行為取證難。受訪基層城管執法部門人員表示,由於很多不文明行為比較隱蔽並且缺少有效的取證措施,懲罰便無法實施。劉翚告訴記者,例如北京火車站這樣流動人員密集的區域,即使等執法人員到達現場進行處罰,不文明行為當事人也早就走掉了。

——監管力量薄弱。劉濤表示,北京全市城鄉各類公園上千家,80%以上沒有單獨的管理機構,很多開放性公園、綠地,遊客出入方便,沒有那麼多管理力量。北京市屬公園還能配備一些管理人員,但其他開放性的綠地、新建的森林公園、口袋公園等都沒有單獨的管理機構,只有養護隊伍,沒有力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

——遊客自身素質有待提升。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磊說,對於重點治理的不文明行為,靠執法人員「抓」的成本很高,操作上也很難「抓全」,因此一些人會存在僥倖心理。遊客自身素質提高了,不文明行為才能減少。

懲罰不是目的 自覺遵守才能更文明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以來,北京市已有多名遊客因不文明行為受到「一處受罰,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用聯合懲戒的方式幫助市民和遊客養成安全出行、文明旅遊的習慣。

據了解,北京市自2001年起就擁有公共文明引導員隊伍,目前已發展到約9000人。他們也從最開始的乘車監督員,逐漸成為將精神文明宣傳員、文明禮儀示範員、排隊乘車引導員等8種身份集於一身的「八大員」,為城市文明發揮着示範帶動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曹剛認為,條例提出對見義勇為、志願服務、慈善公益等文明行為信息進行記錄,以此激勵人們爭做文明行為表率。文明行為信息記錄機制要儘快建立起來,並和社會組織共享信息,這樣才能把鼓勵的制度有效落實。同時,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家庭、學校等,在招工、對優秀職工進行獎勵等方面也可參考文明行為信息,並在制定自身行業規範、組織紀律時參考條例內容,進行有效銜接。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表示,現在市民對不文明行為的關注更多了,環保意識也更強了。但從長遠來看,杜絕不文明行為還是要靠社會共治,有賴於公民整體文明素養的提升。

首都文明辦主任滕盛萍透露,下一步,北京還將綜合運用執法檢查、代表視察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條例貫徹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進行整改,讓條例「長出牙齒、長出筋骨、落地生根」。

來源:中國新聞社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