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哈工大百年校慶 習近平致信祝賀

2020-06-07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週年紀念大會舉行。記者王欣欣攝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週年紀念大會舉行。記者王欣欣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 哈爾濱報道)2020年6月7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迎來建校百年紀念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世界各大科研機構紛紛發來賀信,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都推出了哈工大校慶特刊。7日上午,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宣讀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並講話,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講話。作為不久前剛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的硬核高校,哈工大校慶報道進行15小時不間斷全媒體直播,通過雲端傳輸,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哈爾濱工業大學始建於1920年,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被譽為新中國「工程師搖籃」。為中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尖端製造領域輸送了大量高端人才。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宣讀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並講話。記者王欣欣攝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宣讀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並講話。記者王欣欣攝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哈爾濱工業大學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學校扎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打造了一大批國之重器,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希望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新的起點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書育人、科研攻關等工作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衛星團隊部分成員在研製現場。受訪者供圖

衛星團隊部分成員在研製現場。受訪者供圖

創造多個世界第一保持國際高水準

哈工大建校百年,以「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為校訓,已發展成為國家尖端科技的「產房」,有百餘項研究成果應用於航天國防等領域,成為包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的高校。哈工大創立了第一個中國航天學院;發射了第一顆由中國高校自主研製的小衛星「試驗一號」和由高校學子自主設計、研製、管控的微納衛星「紫丁香二號」;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龍江二號」;空間機械手在「天宮二號」上實現了國際首次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科學試驗;新一代磁聚焦型霍爾電推力器在全球範圍首次實現空間應用;牽頭啟動了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

哈工大的大批成果助力了「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等長征火箭首飛、以及「天宮系列」和「神舟系列」載人飛行任務。中國的第一台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第一部新體制雷達、第一台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都誕生於哈工大。其在導彈和激光武器等領域的成就也是眾所周知。哈工大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連續6年有7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哈工大黨委書記熊四皓說,「這些成果破解了不少關鍵核心技術,創造了諸多『第一』。哈工大往往在一個學科處於鼎盛時期,就開始謀劃下一個新的學科方向和學科增長點,始終站在科學最前沿,永葆青春活力。」

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包含全部8個亞基)的高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 成為細胞適應性免疫的分子機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記者王欣欣攝

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包含全部8個亞基)的高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 成為細胞適應性免疫的分子機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記者王欣欣攝

創新培養模式 輸送30萬高質量人才

得益於「厚基礎、強實踐、嚴過程、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可以結合興趣和特長,與導師團隊面對面,實現科教深度融合、本碩博協同創新。哈工大校長周玉表示,只有打破論資排輩、僵化刻板的評價標準,才能發揮人才隊伍建設的「長板效應」。建校百年,30餘萬學子從哈工大出發,與國家民族騰飛同向同行。

「重大項目突出貢獻人才選聘計劃」立足國家戰略需要,是哈工大的一大特色。每年全校評定教授約30名、副教授100多名,其中通過重大項目獲評的教授有十幾名。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團隊的幾位青年教師正是這個計劃的受益者。

百餘科研項目助力抗疫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譚久彬院士牽頭攻關的「新冠病毒核酸一體化自動檢測儀器及試劑」項目,完成了儀器的原理樣機和3個基因靶點的高靈敏度試劑盒。相對國內外現有產品,該項目原理方法更先進,速度快,準確度高,可以實現批量一體化自動檢測,能在2小時同時檢測96個樣本,平均一個樣本不到1分半,在同類方法中最快。該成果得到國家衛健委調研組的極大肯定。目前,聯合團隊正盡快與醫院對接,開展臨床實驗與醫藥審批,並進行產業化前期準備。

據了解,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哈爾濱工業大學積極發揮建校百年以來積累的學科和人才優勢同疫情賽跑,以最快速度拿出了用得上、有效果的科研成果,百餘項科研攻關項目有效助力國家阻擊疫情。

哈工大研製龍江二號小衛星,成為世界首個將微小型航天器送入月球軌道的高校。記者王欣欣 攝

哈工大研製龍江二號小衛星,成為世界首個將微小型航天器送入月球軌道的高校。記者王欣欣 攝

從太空返回的校慶紀念物

6月7日,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紀念印章啟用儀式、太空返回-哈工大學子「致未來」一封信收藏儀式、太空返回-哈工大一校三區土壤培育「問天樹」儀式分別舉行。

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紀念印章可不一般,它可隨著哈工大建校百年專屬物品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遨遊過太空。搭載物品還包括取自哈爾濱、威海和深圳一校三區的土壤;採用航天鋁基複合材料,經過學校專門工藝雕刻製成的學校校徽、校名和百年校慶標識圖案的印章膜片;題為《致未來——寫給2050年的學弟學妹》——當代哈工大學子寫給未來學弟學妹的一封信。

從太空返回的哈工大一校三區土壤培育「問天樹」。受訪者供圖

從太空返回的哈工大一校三區土壤培育「問天樹」。受訪者供圖

5月29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京舉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開艙儀式。在活動現場,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副總設計師楊利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等向搭載單位代表移交了搭載物品。周建平向哈工大移交了搭載的一校三區土壤、建校100周年紀念印章膜片、以及哈工大學子致未來學弟學妹們的一封信件等建校一百周年紀念品。

據了解,哈工大校慶分為初心、追尋、致敬、奮鬥、啟航五個版塊、包括多個單元精彩節目,15個小時不間斷全媒體直播。活動從6:50紀念建校100周年主題升旗儀式開始,包括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太空返回-哈工大學子「致未來」一封信收藏儀式、中俄聯合校園奠基儀式及蒼穹之舞——無人機編隊飛行表演等多個單元精彩節目。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