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共同的牽掛

2020-06-20

「愛子,教之以義方。」

習近平在革命家庭中長大,父親習仲勛既有慈父的一面,同時也特別重視以身垂範、從嚴教子,對習近平產生了深遠影響。

習近平在寫給父親的一封拜壽信中,有這樣一句深情的話:「希望從父親這裏繼承和吸取的寶貴與高尚品質很多。」

1978年8月,習仲勛(左三)在廣東惠陽農村調研。在清華大學讀書的習近平(左一)利用暑假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隨同父親一起下鄉。(圖片來源:《習仲勛畫傳》)

1978年8月,習仲勛(左三)在廣東惠陽農村調研。在清華大學讀書的習近平(左一)利用暑假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隨同父親一起下鄉。(圖片來源:《習仲勛畫傳》)

習近平發自內心地崇敬父親「像一頭老黃牛,為中國人民默默地耕耘着」,他誓言:「這也激勵着我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事業中,報效養育我的錦繡中華和父老鄉親。」

跨越時空,定格歷史瞬間,習近平與父親有過這樣一些父子同心的動人故事。故事背後,是父愛深沉,也是責任傳承。

合力保護林則徐遺跡

福建省福州市是林則徐的故鄉,這裏留存着包括林則徐故居、出生地以及紀念館在內的一系列珍貴遺跡。

由於歷史原因,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些遺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房舍被侵佔等突出問題。

1990年5月,《人民日報》反映了保護林則徐遺跡存在的問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習仲勛同志對此作出了重要指示。

1991年7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有關彙報材料上批示:抓緊修復林則徐故居及做好墓地開放。此後,他又數次研究林則徐遺跡修復等事宜,包括議定收回林則徐出生地。

1995年6月3日,林則徐銅像在福州南大門——白湖亭豎立。在揭幕儀式上,習近平滿懷深情地說:「今天,故鄉的人民豎立起林則徐銅像,就是為了激勵自己,教育後人,讓在林則徐身上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永遠發揚光大。」

保護文物是為了留下歷史,留下共同的民族記憶。

習仲勛三護西安古城牆的故事至今仍被傳為佳話,他曾說:「城市的歷史要延續下去,應該留下一些歷史符號,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空的。」

「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從古城正定到榕城福州,再到首都北京……從保護一條巷、珍視一座城,再到謀劃整個國,習近平與父親一樣始終高度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身體力行推動建設和保護的協調統一。

兩棵榕樹中的精神傳承

在深圳迎賓館的「蘭園」別墅,一棵榕樹巍然挺立,綠意盎然。這棵榕樹,是習仲勛2000年親手種下的。習仲勛是廣東改革開放的主要開創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這棵榕樹也成為他紮根南粵大地的一個象徵。

從「一馬當先」到「萬馬奔騰」,從「一花獨放」到「百花盛開」,廣東改革開放事業開創者們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破冰開局。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種下一棵高山榕樹的情景。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種下一棵高山榕樹的情景。

10餘年後,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考察時,在深圳蓮花山公園也親手種下了一棵胸徑約15厘米的直干高山榕。在這裏,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新的改革動員令:「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總結榕樹精神,「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多麼貧瘠的土地,乃至亂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盤根錯節,傲首雲天」。

一片熱土,兩棵榕樹,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也昭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不變初心。這初心跨越時空,一脈相承。

共同守護一條大河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雲淡,草木蔥蘢。駐足黃河岸邊,習近平總書記極目遠眺。這條大河,在他心中分量很重。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懷、牽掛着黃河的保護與治理,一次次不辭辛苦,奔赴沿黃九省區考察調研,足跡遍布大河上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步履所至,心之所向。

大河湯湯,大壩巍峨。著名的三門峽大壩,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上世紀50年代,大壩建設過程中,習仲勛曾多次親臨現場考察。在三門峽期間,他求真務實,認真調查研究,對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提出了科學的、針對性很強的建議。

習仲勛曾說:「科學這個東西要老老實實,沒弄清楚,沒有一定的根據,沒有試驗,確切地知道,不要隨便去說,要是我們這一輩子把事情做不完,還有好多事要留給子孫後代來做。」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接過父輩的接力棒,習近平總書記致力於「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從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4次考察黃河,傾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調「音」定「調」。

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

與人民在一起 父子的「默契瞬間」

習仲勛曾對習近平說過一句肺腑之言:「不管你當多大的官,不要忘記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真真切切為百姓着想,要聯繫群眾,要平易近人。」

「當好西北人民的勤務員」,這是習仲勛的諾言。「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是習近平始終奉行不渝的執政理念。

「捲起褲腳」,習仲勛是那個走在泥土地里,見人就打招呼,說話很隨和的老大哥。心裏始終裝着群眾,時刻考慮着為群眾辦實事,習仲勛經常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碰到問題就當面指出,要求解決。

「捲起褲腳」,習近平踏着積水考察港口,雨水打濕了襯衫還繼續前行……行走在民眾中間,一路輕車簡從,一路親民務實。「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一次次基層調研中,習近平訪困問需、奔波不停。

「牽起貧困老鄉的手」,習仲勛深情感慨:「要加快老區建設的步伐,不抓緊改變老區的貧困落後面貌,我們對不起老百姓啊!」

「牽起貧困老鄉的手」,習近平愛與困難群眾「話家常」,說的都是最樸實的大白話,也都是最真切的大實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廣袤的中華大地上,脫貧攻堅為億萬人民鋪就了一條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

一把鐮刀顯本色。習仲勛始終保持着關中農民善良、勤勞、儉樸、耿直的個性。他深知稼穡艱難,也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愛得深沉。

一把鋤頭印初心。從陝北高原建淤地壩,到福建寧德清淤修渠,習近平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對人民的深情和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眷戀,深深地融入了他的人生追求中。

…………

習仲勛心中始終裝着人民,終生踐行群眾路線;習近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目標。

相同的目標,相似的行動,看似巧合的背後,是一脈相承、矢志不渝的人民情懷。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