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王清憲:新青島 新使命

2020-08-10

【文匯網訊】2019年1月,56歲的王清憲被任命為青島市委書記。這是他第四次主政一座城市。此前,王清憲曾在山西省晉城、運城、呂梁三地擔任市委書記或市長。

與曾經主政的山西城市不同的是,青島是中國東部沿海的發達城市、計劃單列市,是中國北方僅次於北京、天津的「第三城」,其發展始終被寄予厚望。

隨着新來的任命,一系列重大課題擺在這位新任市委書記面前:彼時,上合峰會剛剛在青島落幕不久,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如何站在省內省外、國內國際以及時代需求等不同維度,為這座沿海城市定位新的坐標、尋找新的目標和發展動力?

2020年7月22日下午,在青島機關會議中心會議室內,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面對記者暢談了足足一個半小時,詳述了他履職青島市委書記以來的思考、探索與改革路徑。

1、總書記對青島的指示要求就是青島發展的戰略目標

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青島,分別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對青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王清憲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和要求,是青島一切工作的邏輯起點,也是他來青島工作後,思考問題、謀劃工作、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有三句話最為基本,最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18個國家在青島舉行峰會。此次峰會得到了總書記「服務保障工作有力有序、精心細緻,體現了世界水準,展示了中國氣派、山東風格、青島特色」的評價,隨即對青島提出了「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要求。

王清憲上任後,就不斷在思考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何才是搞活一座城?「辦好一次會」是總書記對已有結果的肯定,「搞活一座城」則是總書記對青島的希望——發揮峰會效應、放大峰會效應,提高城市活力和競爭力。並不是因為上合峰會的舉行,青島客人多了、熱鬧了,就叫「搞活」,而是要求充分發揮青島幹部、企業家、資本、產業等方面的活力。這個「活」,是空間布局層面的「搞活」、動力層面的「搞活」和各個領域的「搞活」,是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

上合青島峰會後,習近平總書記為青島提出了更為具體的發展目標——「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為三句話中的第二句。

「這是總書記根據青島的歷史、產業、區域、資源、交通等稟賦,領時代風氣之先的氣質所提出的。」從全球來看,國際大都市數量眾多,青島的特色何在?經過深入學習領會、廣泛梳理總結,最終,「開放、現代、活力、時尚」被定義為青島的城市特質。

王清憲解釋道,這八個字,既是指城市發展方面內在與外在的統一,又是青島這座城市與青島人的風貌氣質的統一。「開放」是路徑,就是發揮青島對外開放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產業、城市、生態等多場景開放,擔當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現代」是理念,就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用現代理念、意識、方式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活力」是根本,就是以構築城市活力生成體系、打造活力之都為目標,以服務者心態打造營商環境。「時尚」是氣質,就是推動多元文化的集聚、交匯、融合,培育多彩包容的城市文化,成為創新思想的策源地。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上合示範區《總體方案》」),對青島提出了「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的要求,是為對青島工作重要指示的第三句。

在這次會議上,總書記指出,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中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着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在王清憲看來,上合示範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絕不僅僅是上合18個國家之間的事情,而是要推動上合18個國家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雙邊、多邊貿易合作,「這一下就把青島推向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基於此,青島進一步明確了發展定位:在膠東半島,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當好發展龍頭;在全省,着力打造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在全國,努力成為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黃河流域以更高水平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的窗口;在全球,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推動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資源交匯互動,着力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雙循環中的「雙節點」

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統籌好兩個循環,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在王清憲看來,國內大循環,必定是打通南北、橫貫東西的循環,而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又是長江以北的重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必須要以開放為引領,而青島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支點的「雙定位」城市,在推動「一帶一路」陸海聯動中具有先天優勢。青島正處於雙循環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

經濟的發展,區域不均衡是常態,一個經濟體要在不斷的動態均衡中得到整體優化提升。有勢差的地方才能有資源的流動。

過去南方出口多、向國外流動的多,現在變為內循環為主,向何處去?如今,中國區域發展的南北差距愈發凸顯,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2019年北方地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僅為35.2%,比2012年下降7.6個百分點,北方城市普遍在產業、技術上新動能不足。

對於中國經濟的「南北問題」,王清憲有着自己的理解。「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用開放倒逼改革的,哪個地方開放的力度大,哪個地方改革的力度就大。中國經濟中心出現南移的跡象,北方經濟活力不足,創新不足,人口流失,增長緩慢,是因為改革不夠,改革不夠是因為開放不夠。只有開放才能推動創新,只有開放、創新,才能倒逼改革。中央對新的發展格局的部署,必將更大力度地推動南北、東西互動,推動整個北方地區在中國產業鏈、價值鏈重構中重新定位、加速成長。」

北方為何開放不足?王清憲認為,這是因為缺少開放的「窗口」。如今的青島,就是北方開放發展的「窗口」。

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時,要求山東半島城市群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要求青島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

王清憲說,珠江流域開放的前沿是深圳、廣州,長江流域開放的「窗口」是上海,黃河流域乃至中國北方缺乏能引領開放的城市。總書記立足於青島獨特的城市區位、工業地位、陸海聯動的特殊定位,站在國際開放、國內區域均衡發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背景下對青島進行定位,就是要青島在落實「雙循環」重大決策部署中,做黃河流域開放發展「窗口」,做北方地區開放發展新的重要戰略支點。

今年6月,王清憲率領青島黨政學習考察團前往上海學習交流,舉辦「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他此行的目的,是虛心求教於上海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引導南方資源向青島賦能,打通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間的南北產業循環。

聚焦現代服務業,青島看重的是其對全產業的滲透性、區域空間的廣覆蓋性和對優質資源的強大整合力。上海之所以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龍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現代服務業走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2019年,上海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王清憲希望上海把青島作為發揮現代服務業輻射作用、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轉站」,通過支持青島,更有力地輻射黃河流域、輻射中國北方地區。

3、「學深圳、趕深圳」

一個城市的開放,首先是人的思想開放,尤其是政府官員的思想開放。王清憲上任青島的第二個月,在中共青島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提出,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首次明確對標方向:「學深圳、趕深圳」。

王清憲認為,「青島作為北方第三城,與深圳都是計劃單列市,去深圳學什麼,不是學體量——深圳GDP近2.7萬億、青島1.2萬億,短期無法趕上,也無法擁有深圳那種集聚全球資源的地位。青島要學習深圳開放、創新、改革的精神,學習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

許多北方城市主政者履新時,曾率領龐大的政府團隊南下參觀學習,其形式多是為期三五天的走訪式考察學習。可青島「學深圳、趕深圳」卻是持續性、分批次的,每批150人,每期100天,各級官員直接深入深圳各大企業、為企業「打工」「服務」,展開了一場角色換位式蹲點學習。

2019年5月23日,第一批參加體悟實訓的青島幹部趕赴深圳,他們先要接受為期10天的「市場化、法治化」集中培訓,然後被安排到深圳的各大型企業、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任職,進行90天的企業實踐訓練。

實訓單位包括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平安證券、華潤集團、華為、騰訊、前海母基金、比亞迪、深信服科技等110多家企業。這不僅能讓青島幹部直接接觸到深圳最前沿的科技、金融業務與人才,還為青島今後的招商引資埋下伏筆。目前,青島派出的第三批幹部即將歸來,第四批幹部很快就會踏上行程。

「去深圳體悟實訓的,很多都是青島的局級幹部。也不去政府掛職,直接去深圳各大高端創新企業、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工作。去了以後,當普通職員,給人家站櫃枱、做方案、去談判、去政府申請項目,沒有任何職務。這就是要讓青島幹部放下架子,體會一下當個企業家的不容易。」王清憲希望,通過深入學習,要讓青島幹部知道深圳企業家如何與官員打交道,深圳的官員如何對待企業家。「青島實訓幹部作為企業的人去政府辦事,看看深圳的官員如何跟企業家說話,對比你自己是怎麼跟企業家說話的,角色換位就能讀懂企業家,就知道如何為企業家服務了。」

有的官員回來談感受,說一畢業就在機關,無論是大小機關,企業家來了就是求我來了,有心理優越感。但去了深圳卻體會到,為何企業家每次找上門這麼着急——企業家身後可能背負着幾個億甚至更多貸款,業務推遲一周、一個月,上百萬千萬的資金就沒了。有的官員回來後,一見企業家馬上就條件反射般地站起來相迎,為什麼?他感覺領導來了!因為在深圳企業的部門體悟實訓,企業的中層幹部都是自己的領導。

青島市首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隊長」張永國分享了一個故事:在參加一個青深兩地青年企業家交流會時,他發現3名來參會的深圳企業家竟然全部都是山東人。張永國對這3位企業家說,身為山東人卻在深圳創業,不是你們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

赴深圳的官員學習回來,還必須上交一項「作業」——每人交一篇論文,結合自己單位、對照深圳的標準,談談作了哪些思考,青島應該怎麼調整,建議市委市政府做哪些改革。前兩批隊員結合所學所悟,已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50餘篇,意見建議250餘條。

王清憲指出,通過「學深圳、趕深圳」,青島已經開始形成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的「新風氣」,「這樣就擺脫了權力任性,才能深刻理解總書記講的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否則官員都不知道市場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政府一幹就幹了市場可以幹的事,違背市場的規律」。

4、青島,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

「青島要形成一個什麼樣的發展狀態呢?我在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演講時有三句話: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

王清憲坦言,青島希望與一切創業的年輕人一起成長。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都是年輕人的事業,青島正在營造各種創業氛圍吸引全國年輕人前來創業。

從2019年開始,青島連續兩年舉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一位知名創投人士跟王清憲感歎道,以前開創投大會、搞創投產業的城市,除了北京,都在南方,青島開創了中國北方創投產業的先河。

王清憲指出,「青島為何要開創投大會?全國都在爭奪人才,年輕人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創業的平台。深圳聚攏全國年輕人也不是城市的基礎條件有多好,而是中國創投資本最集中的地方,有足夠的資本能夠支持年輕人實現創業的夢想。一個城市能否吸引年輕人,關鍵是具備年輕人創業的條件。」

連續兩年成功舉辦創投風投大會,讓青島成為世界創投風投關注的新風口。2019年,青島私募基金總數達553只,同比增長33.6%,高於全國24.1個百分點;基金管理規模821.2億元,同比增長28.3%,高於全國20.8個百分點。因與美國貿易摩擦、全國投資總體都在低位增長的2019年,青島全市投資增長21.6%,增速列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更是遠高於2018年7.9%的投資增速。

受青(島)深(圳)兩地深入互動的感召,去年以來,青島來自深圳企業投資合作的項目就達111個、到位資金近300億元,5億元以上重點簽約項目32個,計劃總投資額1762.6億元,深圳已成為青島內資到位資金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在王清憲看來,青島依托海爾卡奧斯平台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也是在為年輕人創業提供平台,因為工業互聯網是最吸引年輕人的。「工業互聯網對於創業者,意味着能支撐他們在最短時間以最優資源配置來推動生產。比如我想做一個啤酒廠,海爾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卡奧斯)能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建設一個啤酒廠所需的原材料、設備、人才、技術等一切資源。年輕人創業所缺少的資源,能在這一工業互聯網平台輕鬆對接。這也是創投、風投最願意投資的領域。如此一來,就形成了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生態。」

今年上半年,青島克服疫情影響,僅通過網絡簽約項目就達588個,總投資6608.8億元,大部分圍繞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機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動能領域。「這些項目一旦落地,轉眼就要招工,高科技人才緊跟着就來了。一個城市有了創業的資本、資源,才能真正聚攏年輕人來創業。」

5、15個攻勢就是15組改革

在重新定位了坐標、目標,尋找到了與先進城市的差距之後,關鍵是要找到實現城市戰略目標的改革路徑。從2019年開始,青島發起了經略海洋、「雙招雙引」、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科技引領城市建設、城市品質改善提升等「15個攻勢」,堅持把15個攻勢作為15組改革,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跨行業、跨部門設立專班推進,把條條、塊塊和各個攻勢有力整合到一起,探索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工作的改革路徑。

青島一直是製造業起家的城市,秉承「工業立市」的發展思路,上世紀末誕生了海爾、海信、青島啤酒、澳柯瑪、雙星「五朵金花」。可後來,正如青島人所說,「90年代的互聯網、2000年的互聯網電商,青島基本錯失,2010年的互聯網金融,也只是抓住了尾巴……」

王清憲上任青島市委書記後調研發現,青島傳統產業多,傳統模式多,產業新動能不足,尤其是信息化數字化產業不足,青島營業收入排名前二十位的企業沒有一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這帶來的後果,一是傳統產業沒有數字化賦能,二是沒有新的數字產業。中國整個北方都是如此,青島也是如此。

從去年開始,青島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可擺在王清憲面前的難題是,青島在信息技術產業上基礎薄弱,且落後太多。如何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快速切入、迎頭趕上?

技術再好,關鍵是要把技術賦能給產品、賦能到具體的應用場景。因為人工智能只有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技術才是「活」的,才能在應用中不斷完善、提升,否則信息技術擱置一年就過時了,毫無價值。「山東是製造業大省,41個工業門類齊全,在全國首屈一指,其中青島有36個工業門類。去年,青島把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海康威視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請到了青島,我們希望這些高科技企業在青島發展人工智能、培育工程師,把算力算法算據變成產品,應用在傳統產業提高效率。而青島本土的傳統企業向他們也全面開放應用場景,接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改造。」王清憲介紹。

以開放應用場景換效率、以開放市場換技術的想法,正中了高科技企業苦於新技術無法落地的下懷。2019年11月30日上午,由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海康威視等15家人工智能行業知名企業共同起草的《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青島宣言》發布,青島市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全面啟動,「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全面起勢。

從去年到今年5月8日,青島共有500多家企業開放了應用場景,進行人工智能改造。按照王清憲的設想,青島將以產業開放帶動城市開放,對傳統產業全部進行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賦能,打造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賦能之後,青島各產業的生產效率至少提高20%以上。

青島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吞吐量全球排名第六,集裝箱排名第七。王清憲到任後卻發現,青島港過去像個挑夫——只做簡單的運輸、裝卸。他曾直言,「青島港是中國長江以北最好的港口,是沿黃流域最大的出海口。但青島港現在只是一個運輸港,沒有成為貿易港,只能掙點『車馬費』。我們經營城市、經營港口,就要充分挖掘港口的經濟內涵,把運輸港變成貿易港。」

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倒逼青島港開始全面轉型——一面開拓陝西、河南、新疆,延伸更多的經濟腹地;一面遠赴歐亞各洲,開闢更多的國際航線,實現「港通四海」。同時,青島港開始打造中國北方國際郵輪母港、中國北方最大船供油基地,與石油巨頭和數十家地方煉廠首創「原油現貨超市」和混兌調油業務……從單純物流到人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臨港產業等全要素的集聚。

正如王清憲所說,青島已開始把倫敦、新加坡等國際航運中心城市作為對標的榜樣。最終,由港口轉型推動的,是青島這座城市開放能級的提升。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