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濟觀察報報道,以到岸價還是離岸價計價?這是一個新問題。而這也將成為一個月後鐵礦石談判的焦點。
由於鐵礦石海運費日前連創歷史新高,讓一直以離岸價與中國簽訂合同的鐵礦石巨頭們,損失頗大。
剛剛歸來的中國鐵礦石考察團人士9月12日告訴本報,澳大利亞的主要鐵礦石供應商已經提出,2008年的鐵礦石合同價格要以到岸價(CIF)為準。
上個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帶領國內主要鋼鐵企業前往巴西和澳大利亞,為新一輪的鐵礦石談判進行先期考察。
上述人士表示:「澳方是想把海運費和離岸價捆綁到一起,這是中國鋼鐵企業絕對不會接受的。」
最麻煩的議題
8月,在巴西北部的卡利加斯礦山,工人們正在對礦區的運輸設施進行改造。他們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出礦小貨車的線路由目前的單軌道改成雙軌道。因為這個礦山1億噸的產能擴張計劃已經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批准。
卡利加斯礦山隸屬世界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公司。
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港,運輸貨輪已經排出了很長。這裡的鐵礦石正在裝船運往世界各地,而最主要的目的地是中國。
這些場景給陳先文留下了深刻印象。陳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市場調研部主任,鐵礦石考察團代表之一。
據悉,鋼協考察團此行的三個主要目的分別是: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協議;尋求合理的鐵礦石價格;尋找合作開採國外礦山的可能性。
在澳大利亞,考察團成員與未來談判桌上的主要代表之一馬瑞克進行了一次直接對話。馬瑞克是澳大利亞力拓集團負責全球鐵礦石業務發展的總裁。馬瑞克說,現在的鐵礦石供貨協議中,現貨貿易所佔的比重太大,這對雙方就長貨供應的價格談判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誠懇的馬丁斯先生,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負責全球鐵礦石生產事務的總裁。他向考察團詳細介紹了公司的擴張計劃,以及長遠的貿易打算,並就此徵求中國企業家們意見。
與國際巨頭們的初步交流,讓考察團成員們的心情不錯。一位隨行的鋼鐵企業代表說:「這讓我們對下一步的談判很有信心。」
但在隨後的深入溝通中,中國鋼鐵企業的老總們發現,一個月後即將到來的談判,仍將面臨麻煩。
首先施壓的是澳大利亞的兩家礦業巨頭,力拓和必和必拓。據悉,他們已經建議在新的鐵礦石談判中,要按照到岸價來簽訂新的協議。原因是澳大利亞與巴西的鐵礦石到岸價相比,每噸低30美元。而在去年的鐵礦石談判中,必和必拓曾在最後的時刻堅持在合同價格的基礎上對海運費加價。
8月30日,巴西圖巴朗港至北侖、寶山港平均鐵礦石海運費為65.75美元/噸,澳大利亞西澳港至北侖、寶山港平均鐵礦石海運費為25.136美元/噸,均創歷史新高。
而中國方面,今年7月,為應對不斷波動的海運費市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宣佈鋼鐵企業與國內海運巨頭正式結成合作同盟。並按區域就近的原則,把海運業務集中起來,擬與中遠、中海、中外運等遠洋運輸企業建立3-5年的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一位考察團成員說:「海運費不斷漲高,如果以到岸價為準,意味著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成本壓力將增大不小。」
他說,海運費上漲,有客觀原因在裡面,但也有炒作的因素。對於三大貿易商和中國鋼鐵企業來說,雙方應該本著相互負責的態度,共同來研究如何穩定海運費,減少成本的波動,而不是在這個節骨眼上火上澆油。「在海運費和價格上做文章,短期來看對於一些礦商有利,但長期來看對誰都不利。」
而力拓北京代表處人士則稱,礦山企業自身面臨著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同時採取以到岸價簽訂協議,對於打壓海運費市場和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合同都有好處。
對於最敏感的鐵礦石上漲幅度,國際投行已經開始預測。其中,高盛預測將漲價5%,德意志銀行預測漲價10%,瑞士銀行的預測結果則是25%。
力拓北京代表處人士表示,如果中國依然保持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至少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將會繼續大幅增加。
陳先文則表示,中國隊鐵礦石的需求量,取決於對鋼材消費的情況。按照其他國家的發展歷程,在城市化水平達到70%—80%的時候,是對鋼材需求的一個臨界點。「這樣算的話,中國鋼材產量的臨界點應該在5億噸的規模。」2006年,中國鋼鐵產能已達4.2億噸。「對鋼鐵需求高速增長的階段,可能將要過去。」
此外,中國鋼鐵企業的代表們還希望能夠直接參與當地的礦山開發。
一位考察團成員說:「澳大利亞與中國具有很大的資源互補性。澳大利亞的政府官員表示,他們的人力資本不夠,設備也不能按期供貨,不少礦山擴張產能的計劃不能如期進行。所以,中國可以參與開採,雙方計劃在合理的領域內進行資源方面的合作。」
澳大利亞工業和能源部的官員對中國未來可能的鋼鐵政策也表示關注,澳方官員希望知道中國政府針對鋼鐵產業的調控政策何時能夠穩定,能夠穩定到何種程度,以及鋼材的產量大致將會控制在一個怎樣的水平。他們希望以此為據,來制定本國鐵礦石生產的擴張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