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正考慮微調現行的教學語言安排,準備給予學校彈性,在規限下,讓學校可以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以達到培育學生中英文兼擅的目標。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孫明揚16日表示,過去10年實踐母語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都大有改善。學生以母語參與討論,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投入感,有助發展全面學習,也令他們的分析、思考、判斷和創意能力都得到更好發展。公開試的成績表明,中文中學的學生在過去幾年的香港中學會考中整體成績持續進步,以2007年的成績與未落實母語教學時比較,取得5科或以上合格率上升了11%;其中歷史、經濟、地理、化學和生物等科目的合格率都有超過4%的升幅。
孫明揚表示,特區政府支持母語教學,並積極落實母語教學,這一立場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也必須兼顧『中英兼擅』的目標、配合香港的社會情況、學校和家長的期望以及學生的利益。特區政府將堅持母語教學的原則,而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並非放棄母語教學。」
孫明揚強調,目標是無論學生採用母語或英語學習,均能達至良好的雙語能力。因此引進微調的措施,需根據以下5個的原則:學生應在中學階段達至中英文兼擅,以適應大學或工作的英語要求;學校選擇教學語言時,須考慮學生是否有能力以英語學習,教師有否足夠水平以英語教學,學校的資源是否分配恰當,和學科的教學需要能否得到照顧;制定合適的監管機制,確保學校推行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語言安排,學校的教學語言安排須具透明度和獲得教育局批准;糾正目前所謂「英中」(以英語教學)、「中中」(以中文教學)的分別,因為這種分割有誤導成分;教學語言的選擇要顧及新高中學制。
他重申,微調語言教學政策是為實現政府及學界培養中英文兼擅的人才的目標,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城市的優勢,並以此優勢服務國家。
香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提倡母語教育,之前,香港大約90%中學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自提倡母語教學後,選擇以中文作為教學語言的中學數目穩步上升。目前,以母語教學的中學佔全港中學的比例,已由原先的12%升至75%。
|